九十三、永樂帝靖邊征漠北 朱允炆皈依遊四方[第1頁/共3頁]
向北逃竄的阿魯台並冇有循分守己,到了永樂二十一年,阿魯台侵犯大同、開平。朱棣聽聞此事,同年八月第四次禦駕親征。大明將士還是鬥誌昂揚,阿魯台得知朱棣又親身來征討他,又嚇得跑到了大漠深處。朱棣命令臨時安營安息。
得知北虜來犯,朱棣自是又籌辦禦駕親征,可誰知朝堂上,倒是反對之聲一片。兵部尚書方賓說道:“陛下三思,下西洋、遷都、交戰,多年來,國庫破鈔了大量銀兩。現在糧儲不敷,不成發兵啊。”戶部尚書夏元吉說道:“陛下,方尚書所言極是。頻年師出無功,兵馬資儲,十喪八九。何況陛下聖躬少安,尚須調護,還是勿煩六師為好。”刑部尚書吳中說道:“陛下,臣也覺得不宜禦駕親征……”朱棣大喊道:“都閉嘴,竟敢在此時擺盪軍心,把他們三個都關到掖庭獄。”
固然曉得了允炆的下落,但是仍舊不知阿魯台現在那邊,這讓朱棣心急如焚。正在朱棣恥於此次出師無功之時,蒙古王子也先土乾與他的一股蒙古軍隊前來歸附朱棣。本來這也先土乾王子與阿魯台心生嫌隙多時,又多年聽聞永樂天子的威名,早便有歸附之心。現在聽聞朱棣禦駕親征,也先土乾便帶著妻兒部下前來投奔。朱棣見到也先土乾王子前來投奔,喜出望外,在營帳中設席接待,賜冠帶織金襲衣,還為也先土乾取了漢人的名字叫“金忠”,並封其為“忠勇王”。
永樂二十年八月,鄭和率船隊六次出使西洋返來,暹羅、蘇門答刺和阿丹等國使節也跟著寶船隊而來。此時的朱棣勝利駿烈,他一步步將大明王朝推向鼎盛。此時的鄭和並不曉得這是他在永樂朝的最後一次出使西洋。回航後的鄭和還是盼望著再次飛行在大海之上,可這一盼便是八年,在宣德五年之時,花甲之年的鄭和還將第七次出使西洋,他到了竹布、幔八薩等國,當他再次達到古裡的時候,鄭和走過了他光輝而又傳奇的平生。
阿魯台見朱棣冇有被騙,又不敢與朱棣正麵比武,便將雄師輜重棄於闊灤海而向北逃竄。朱棣得知便率軍奔至闊灤海儘收其輜重。楊榮說道:“陛下,阿魯台向北逃了,現已不知其在那邊,向北追隨,絕非易事。既然韃靼輜重已儘歸己有,我們是否回師?”朱棣思考了一番說道:“阿魯台敢悖逆,乃是仗著有兀良哈為羽翼。既然兀良哈勾搭韃靼騷擾大明,那便調轉方向,征討兀良哈。經驗一下兀良哈,免得兀良哈與韃靼一同肇事。”因而,朱棣率軍調轉方向,征討與韃靼勾搭的兀良哈,在屈裂兒河處與兀良哈軍隊大戰,朱棣親率馬隊突入兀良哈陣營,大破兀良哈軍隊,兀良哈投降,朱棣得勝還朝。
胡濙來到朱棣帳中,隻見朱棣披衣而坐,胡濙趕快跪倒在地,“陛下,聽聞陛下龍體不佳,臣惶恐萬分。”朱棣起家扶起胡濙,“快請起。”胡濙起家看著朱棣,“陛下,臣曉得建文的下落了。”朱棣大喜,將胡濙拉倒臥榻前,二人便坐到臥榻之上長談。朱棣問道:“允炆還活著?”胡濙點點頭,“活著。”朱棣持續問道:“二十年一了,允炆還好?”“‘小舟今後逝,江海寄餘生。’二十年一來,雖無錦衣玉食,可日日誦經禮佛,卻也清閒安閒。”朱棣有些不解,“誦經禮佛?”“當年陛下攻破南京,建文妝成和尚,與妙錦女人便在南京皇宮的涵洞逃出宮去,於秦淮河泛舟而去。馬氏對建文一往情深,為了保護建文出逃,馬氏亡於奉天殿大火。建文出逃後,便做了真正的和尚,法號應文。那妙錦女人扶養建文宗子白文奎、次子白文圭長大成人,待到文奎、文圭娶妻生子後,妙錦女人便病逝了。”朱棣趕快問道:“允炆這些年都在那裡?”“滇粵巴蜀到處皆有應文萍蹤,這二十一年來,應文雲遊四方,幾近遍訪中華名山大川,親至大明東西南北。”朱棣歎了口氣,“允炆定是恨透了朕。”“應文說當年出逃以後確是恨透了陛下,他自小宮中錦衣玉食,卻要苦於生存馳驅不說,還要日夜擔憂本身的性命。但是在這官方的二十一年的雲遊中,他才曉得了淺顯百姓餬口的艱苦。並且在這二十一年當中,應文親目睹到陛下將這大明江山管理得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應文說左都督徐增壽說得對,‘燕王定是治國之君。’應文讓臣轉告陛下,二十一年疇昔了,請陛下放心做一個好天子。”“應文真的不恨朕了?”胡濙說道:“正續寺有一副春聯,乃是應文所題。‘僧為帝,帝亦為僧,數十載衣缽相傳,正覺仍然黃覺舊;叔負侄,侄不負叔,八百裡草鞋徒步,獅山更比燕山高。’”朱棣沉默了好久,終究說道:“讓他放心修行,也不要難為他的孩子。”胡濙站起家來,“陛下聖明。陛下埋頭涵養,臣辭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