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池州的烽火訊息[第3頁/共3頁]
“蜀國降兵?”王樸的神采陰晴不定。
郭紹看罷疾步來回踱步。王樸道:“李處耘的做法看似急進,實則極有大局思慮。
郭紹拿了一張圖,一聲不吭地瞧著,腦海中僅靠李處耘的筆墨描述設想火線的風景。過得一會兒,他拿起筆在池州和九江之間的處所作了個暗號,寫上“皖口”二字。當下又在分類的卷宗裡翻閱,公然查到了內裡的記錄,樞密院數月前就命令舒州節度使在皖水製作船隻……屬於那種用料不敷規格,王樸口中“必敗”的戰船。
王樸不置可否。
李處耘滅掉周行逢以後,主力本來在湖南洞庭湖一帶;本來郭紹但願的是:李處耘部沿江東下,占據兵力比較虧弱的武昌節鎮(南唐大將林仁肇的建議冇有被采取,他本人也被調回金陵);然後以武昌為據點,水陸順江而下、前期目標是賜與南唐國西麵壓力,對於以洪州(南昌)為中間的南唐軍西南部主力。
曾經能夠把握大局、武功武功、經曆豐富的強主已經不在了,郭紹是第一次主持這麼大的戰局;攻打蜀國事完整分歧的經曆,因為蜀國出境處門路狹小、路子單一,難度在於攻險而不在擺設。南唐國分歧,水陸二維作戰,戰線廣袤,環境比較龐大,更加磨練決策者的擺設。
第三步,韓通海軍過淮河後,立即從漕渠南下揚州,威脅東部南唐水軍,尋機決鬥;進言太後下旨催促吳越國出兵打擊潤州。此番為了減輕李處耘東麵水上威脅。
郭紹想了好一會兒,說道:“李處耘部陸師主力是虎捷軍左廂二萬人,另有襄州周軍海軍、荊南緝獲戰船、蜀國緝獲大小戰船三百餘艘。水上一時候是冇法賜與有力聲援,攻陷池州後,南唐國必定封閉湖口……趁池州浮橋未失,先調馬步馳援,向池州囤積糧草,以防萬一江上倒黴、李處耘於南岸伶仃無援。”
一時候大夥兒有了事做,不由自主地服從郭紹的安排,各自忙活起來。王樸一麵差人安排使官快馬,一麵進衙署取印寫調令。
李處耘奏報,武平之戰後他就派船隊沿江東下巡航,本來隻想刺探一番南唐國動靜;發明南唐軍在江上極力躲避,並不禁止。李處耘猜想金陵怕惹火燒身,並不肯意等閒與大周軍牴觸。
這……常言說得好,打算趕不上竄改,看到池州的位置確切會讓人感覺很不成思議!
全部草稿並不算煩複,大夥兒幾次推論,閉幕後各自細查。中午、晚膳都在殿前司吃了,郭紹和王樸等數人早晨也住在衙署的套房內,以節流來回的時候。
除此以外,海軍冇法進入下流。也可在江邊臨時製作船隻,但製作戰船所需大量柞木、楠木需從陸路調運,糜費龐大;木料分歧適,必被江南水軍所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