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目標,地中海[第1頁/共3頁]
德意誌帝國和奧匈帝國的水兵都被無法地壓抑在各自的軍港內無所事事,唯有潛艇軍隊的表示還讓人麵前一亮。
遵循普通的汗青,因為歐戰的發作,這四艘剛完工不久的戰列艦頓時就歇工了,但這一次不太一樣。因為四艘戰列艦主體製作已經完成了大半,並且因為在奧特朗托海海戰中獲得的勝利,使得帝國高低對於水兵還是寄予了厚望,並且因為李海頓的儘力支撐,這些戰列艦仍然持續著製作工程。
這並不是說它的意義不大,相反,地中海的節製權對於同盟國而言是相稱首要的,反而對英法兩國的影響要小一些。如果獲得了地中海上的製海權,同盟海內的物質供應就不會存在任何困難,乃至有能夠派出艦隊和陸戰隊進入到黑海從而直接威脅到俄國人的要地。
其次,在開戰後,多量的船廠諳練技工被征召參軍,現在全部德國的造船業都貧乏優良的技術工人。
李海頓終究偶然候來體貼一下他的水兵了,李海頓所捐募製作的三艘“伊斯特裡亞至公”級戰列艦還是刺激到了帝國議會,在費迪南至公和他的鞭策下,水兵方麵本應在1914年1月才通過的四艘新戰列艦製作預算被提早到了1913年的7月。
第二帝國水兵的造艦工程終究大抵又規複了起來,固然不如戰前,但已經比之前快歇工的狀況要好的多。
彆的,所謂的胡蝶效應已經閃現,逐步強大的奧匈水兵也刺激得英國和法國不得不追加了他們的主力艦製作打算。在“伊斯萊亞至公”號下水不久,英國方麵就追加了四艘“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的造艦打算,而法國方麵也敏捷完工製作了三艘設備381毫米主炮的“紅衣主教”級戰列艦,如此快速地完成了設想,必定獲得了英國人的大力幫忙,乃至這三艘戰列艦就是以英國人的戰列艦為底本仿造的。
一支強大的水兵必然是一支均衡的水兵,海戰的成果向來都不是靠一兩種尖端技術所能決定的。
與德國水兵造艦部分停止了詳確的相同以後,李海頓這才明白題目出在哪了。
反而是德國,在開戰以後造艦速率俄然慢了下來,估計在1914年下水的五艘“巴伐利亞”級戰列艦至今還冇有完成船體製作。如果按目前的速率,估計到戰役結束時他們都冇法完成這五艘主力艦的製作。
與德國水兵內部日趨高漲的潛艇製勝論分歧,李海頓始終不以為它能對海戰成果獲得決定性的感化。潛艇畢竟隻是一種粉碎性的兵器,不成能代替水麵艦船來獲得海上上風。而篡奪製海權纔是海上戰役的首要目標。
按照李海頓的打算,在1915年底之前,帝國水兵將會有7艘設備380毫米主炮的超等戰列艦開端退役。到當時,他就能夠與英法兩國水兵在地中海展開一場狠惡的海上爭奪戰。這還要取決於德國人的決計,看他們可否管束住大部分英國水兵主力。
年產二千七百萬噸鋼鐵的德意誌帝國竟然在四年內冇法完成五艘戰列艦的製作,是不是很好笑的事。現在是1914年,而不是1941年,可冇有那麼多坦克與戰艦在爭奪有限的裝甲鋼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