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水滸傳1 - 第141章 燕青智撲擎天柱 李逵壽張喬坐衙(1)

第141章 燕青智撲擎天柱 李逵壽張喬坐衙(1)[第1頁/共4頁]

說言未了,隻見人如潮湧,卻早十數對哨棒過來,前麵列著四把繡旗。那任原坐在轎上,這轎前轎後三二十對花肐膊的豪傑,前遮後擁,來到獻台上。擺設請下轎來,開了幾句暖和的嗬會。任原道:“我兩年到岱嶽,奪了頭籌,白白拿了多少利物,本年必用脫膊。”說罷,見一個拿水桶的上來。任原的門徒,都在獻台邊,一週遭都密密地立著。且說任本來解了搭膊,除了巾幘,虛籠著蜀錦襖子,喝了一聲參神喏,受了兩口神水,脫下錦襖,百十萬人齊喝一聲彩。看那任原時,怎生打扮:

話說這燕青,他雖是三十六星之末,卻機巧心靈,多見廣識,了身達命,都強似那三十五個。當日燕青稟宋江道:“小乙自幼跟著盧員外學得這身相撲,江湖上未曾逢著敵手,本日幸遇此機遇,三月二十八日又近了,小乙並不要帶一人,自去獻台上,好歹攀他攧一跤。如果輸了攧死,永無怨心;倘或贏時,也與哥哥增些光彩。這日必定有一場好鬨,哥哥卻令人救應。”宋江說道:“賢弟,聞知那人身長一丈,貌若金剛,約有千百斤力量,你這般肥大身材,縱有本領,怎地近傍得他?”燕青道:“不怕他長大身材,隻恐他不著騙局。常言道:‘相撲的有力使力,有力鬥智。’非是燕青敢說口,臨機應變,看景生情,不倒的輸與他那呆漢。”盧俊義便道:“我這小乙,端的自小學成好一身相撲,隨貳情意,叫他去。至期,盧某自去策應他返來。”宋江問道:“幾時可行?”燕青答道:“本日是三月二十四日了,來日拜辭哥哥下山,路上略宿一宵,二十六日趕到廟上,二十七日在那邊刺探一日,二十八日卻好和那廝放對。”當日無事,次日宋江置酒與燕青送行。世人看燕青時,打扮得村村樸樸,將一身花繡把衲襖包得不見,扮做山東貨郎,腰裡插著一把串鼓兒,挑一條高肩雜貨擔子,諸人看了都笑。宋江道:“你既然裝做貨郎擔兒,你且唱個山東貨郎轉調歌與我世人聽。”燕青一手拈串鼓,一手打板,唱出貨郎承平歌,與山東人不差分毫來去,世人又笑。酒至半酣,燕青辭了眾頭領下山,過了金沙岸,取路往泰安州來。

次日,燕青和李逵吃了些早餐,叮嚀道:“哥哥,你自拴了房門高睡。”燕青卻隨了世人,來到岱嶽廟裡看時,公然是天下第一。但見:

那日燒香的人,真乃亞肩迭背,偌大一個東嶽廟,一湧便滿了,屋脊梁上都是看的人。朝著嘉寧殿,紮縛起山棚,棚上都是金銀器皿,斑斕緞匹,門外拴著五頭駿馬,全付鞍轡。知州禁住燒香的人,看這當年相撲獻聖。一個大哥的擺設拿著竹批,上得獻台,參神已罷,便請本年相撲的敵手,出馬爭跤。

半夜前後,聽得一派鼓樂響,乃是廟上眾香官與聖帝上壽。四更前後,燕青、李逵起來,問店小二先討湯洗了麵,梳光了頭,脫去了內裡衲襖,上麵牢拴了腿繃護膝,匾紮起了熟絹水,穿了多耳麻鞋,上穿笠衫,搭膊繫了腰。兩個吃了早餐,叫小二叮嚀道:“房中的行李,你與我看管。”店小二應道:“並無失脫,早早得勝返來。”隻這小客店裡,也有三二十個燒香的,都對燕青道:“後生,你自考慮,不要枉送了性命。”燕青道:“當下小人喝采之時,世人可與小人奪些利物。”世人都有先去了的。李逵道:“我帶了這兩把板斧去也好。”燕青道:“這個卻使不得,被人看破,誤了大事。”當時兩個雜在人隊裡,先去廊下,做一塊兒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