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上街[第1頁/共2頁]
這天一早,元姐就興趣勃勃的出門去了。她一貫不愛帶著滿頭的金飾出門,又想著要去金飾鋪子,因而隻在鬢變插了朵珠花便上車了。
元姐這一日,本是約了季家的珍姐和珊姐一同前去的,不過珍姐的外祖家有人來看望她,這商定隻好打消了。
伴計問了是給小女人備的,專門挑了一匣子素淨些的過來。元姐看了又看,感受好些花腔都豐年初了。婧姐剛從都城過來,穿的帶的都是都城時下的風行的,再給她弄些古玩般的珠花,她豈不是又要嘟了嘴。元姐想起表妹的嬌俏模樣,忍不住抿了嘴笑。隻好起家往珍姐極其推許的琉馨坊去了。
她想看看此人的功底究竟多深,是以並冇叫他捏些常見的孫大聖、武二郎之類的,而是點了名讓他捏個詩仙出來,且是李白醉酒的模樣。
綺貴樓也是綢緞莊子的富麗模樣,不過貨色卻不是琳琅滿目,隻一件件悄悄地擺在櫥櫃裡。元姐看了看櫥櫃裡擺的金飾,模樣確切像珍姐說的,中規中矩的很,不過還算精美。
今兒恰是十六,珍姐還專門提示了元姐,說不定能趕上新金飾。如許小娘子家的心機,倒惹了元姐笑,她不曉得甚麼樣的精美金飾,才氣引得一城的小娘子朝思暮想的。
有一家叫做湖心齋的點心鋪子甚是馳名,傳聞是武昌的大廚回故鄉來本身開的,做出的點心,花腔新奇,口味繁多,在光化首屈一指。
韓先生忙著賃鋪子買人手且不說,元姐也冇閒著。每日除了過問小驢的事以外,她還獲得了韓先生的答應,能夠上街了。
周家的綢緞莊恰是在光化的主街上,一同在的,另有兩家金飾鋪子。馬車冇行幾步,就到了綺貴樓。
元姐還是個小娃娃的時候,還會偷著跟村裡的丫頭們一起捏泥人。能夠是因為常常見韓先生做畫的啟事,她捏的泥人都要比村裡的丫頭們好些,起碼身材均勻,有鼻子有眼。厥後韓先生帶她去鎮上也見有擺攤捏泥人的,元姐感覺那是真好,連衣服頭髮都看得出來。現在,看了這個泥人攤,她就更是讚歎不已了,人物神采都唯妙唯俏,跟之前見的再不是一個層次。
湖心齋離得比來,不過元姐想著,等返來的時候再買了熱點心回家吃纔好,一早買了,到家就涼了,失了口感。因而冇有進門,隻在車裡瞧了一眼,便又去了下一家。
話說珍姐的外祖家是棗陽縣的大戶,算是世代耕讀之家,名譽也很高。珍姐固然冇了娘,可有外祖一家鎮著,姨娘也好,繼母也好,並不敢輕待於她。
琉馨坊和綺貴樓離得不遠,中間不過隔了兩家店麵。元姐看著路邊擺攤售貨的,倒也有興趣,當下不再坐車,籌辦本身走疇昔。
以是另有一家金飾鋪子更受女人家歡迎,是襄陽城琉馨坊的分號,花腔新奇繁多。不過他家有些意義,新出的花腔子最多不過十來件,分到光化來,也就一兩件了,或者乾脆隻能品級二批,真真是你有我無。越是如許,越入了女人家的眼。琉馨坊一月兩次出新,月月朔次,月中一次,詳細日子不定,卻引得小娘子日日惦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