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出逃[第1頁/共2頁]
大宋宣和七年最後一天,太子趙桓在表裡交困的環境下,正式在資政殿即位,接管其父趙佶禪位,成為大宋第九代君王。新君即位,即宣佈大赦天下,升賞群臣。尊其父為太上皇,搬家龍德宮。
黃潛善一聽,鄉兵?大宋另有這等鄉兵?莫不是徐九所部?
“黃侍郎,你應當曉得朝廷已拜種師道為京畿河北置製使,想必眼下已率軍馳援。其弟種師中聞訊後,也必帶西軍南下勤王。何況,現在東都城外,雲集各路勤王之師數十萬,如何不成戰?女真人固然勇猛,不過是外強中乾。日前,一部女真精銳追擊崩潰官軍,於相州境內被我大宋一部鄉兵堵住,將士們搏命奮戰,幾近全殲仇敵!一支鄉兵尚且如此,你又何必妄自陋劣?”何灌辯駁道。
再議?種師道雖被授以重權,但未給一兵一卒,即便他能征召到軍隊,兵力想必也是相稱有限。徐衛部下也不過幾千人馬,如何與號稱十萬之眾的金軍對抗?朝廷若不發援兵,種師道哪怕是孫吳活著,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你讓他拿頭去撞金軍?何況,郭藥師已經降金,此人深知大宋真假。一旦與種師道相遇,他必鼓勵金軍正麵比武,種師道如果一敗,其影響將極其卑劣!到時,就連城外這幾十萬人馬,恐怕也……
趙桓聽罷,也感到難以置信,誰不知鄉兵隻是官方招募的勇壯,不過就是賣力防賊緝盜等瑣事,如何能與女真人作戰?遂問道:“真有此事?”
何灌拱手拜道:“陛下,君前無戲言,此事千真萬確。眼下,這部鄉兵已經西進,尋覓種師道部會師,阻擊金軍。臣請陛下,公佈詔命,禦駕親征!並當即從城外各路王師中遴選精銳軍隊,渡河聲援種少保。金人孤軍深切,糧草已經不濟,若見陛下親征,又有雄師馳援,另有種師道這等名將掛帥,必知難而退,如此,則京畿之危可解。”
可趙佶那裡還顧得了這些?新皇即位的同時,他便帶領一乾舊臣出逃,美其名曰“南巡”。趙桓命童貫留守東京,童貫拒不奉詔,帶領數萬精銳常捷軍,跟隨趙佶而去。又命“六賊”之一的梁師成不得離京,也一樣抗旨不遵。
黃潛善又欲禁止,上邊趙桓已經聽得頭大,揮手道:“此事件緩不宜急,太尉身負宮廷衛戍之責,不成擅離,再議吧,再議吧。”
方說到此處,一人打斷道:“太尉此言差矣!陛下,臣聞女真人分兩路侵入我境,一起由粘罕帶領,眼下正圍困太原。一起由金國二太子斡離不帶領,攻破燕山府後,接連擊潰真定中山兩處援兵,前不久,由太尉宗子何薊帶領的剿賊雄師與金軍遭受,也崩潰下來。現在兩河之地,幾近無兵可用,這仗,還如何打?”
黃潛善見他麵有怒容,昂首道:“太尉休怒,下官是為陛下著想,是為大宋著想,現在非常期間,必用非常手腕。京畿重地,千萬不能有半點忽視。”
“何太尉。”合法他想勸留趙桓時,李綱叫了一聲,無法地搖了點頭。
可他到底是個武臣,大宋數百年揚文抑武的國策已經讓帶兵之人少了幾分血性,多了幾分順服。黃潛善滿口胡言,他卻隻能忍下一腔肝火,切齒道:“朝廷養我等執槍帶刀之人,不是光用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