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宋閥 - 第七百一十五章 韓昉入蜀

第七百一十五章 韓昉入蜀[第1頁/共3頁]

韓昉於十月到達興元府,過程可謂凶惡,他一出陽涼關,走到平陽府,就差點被本地的由義兵改編而來的駐軍給劫了,幸虧平陽府兵馬都總管邵翼曉得輕重,才救了他一夥。比及了河中府,因為浮橋讓韓常一把火給燒了,以是隻能從風陵渡坐船,給他們撐船的船伕,跟金軍有血海深仇,差點冇把一船人給搖水裡去餵魚。

有鑒於此,宋廷呼應地作出了調劑,竄改了一貫的作法。現在宋軍幾大宣撫司的長官,都是武臣,或者有行伍世家的背景。這些人不擔把握兵權,更兼管著行政,權力極大。以是不成製止地,朝政大事他們有必然的發言權。

韓昉笑道:“馬參謀既然務實,鄙人又怎敢務虛?實不相瞞,此番韓某是奉我大金梁王,都元帥,領三費事,皇叔兀朮之命而來。專為宋金兩國休兵罷戰,共結和好。”

馬擴不再多言,告彆拜彆。出了館驛,直奔宣撫措置司,進衙門,入二堂,卻冇看到徐衛,一聽才知,徐宣撫跟張參議他們出去會餐了,還留了口信,讓馬擴返來從速去。馬擴得知今後,也不問處所,又出衙門尋去。

宋金比年交戰,在這個過程中,相互體味也在加深。女真人曉得大宋是文官治國,武臣除了職位上低文臣一等外,不參與政治,似兩國媾和這類大事,按理是由天子和宰執們說了算。但此一時,彼一時,宋金開戰之初,南邊節節敗退,丟城失地。當然,並不是說文官帶兵就是形成這統統的本源,但確切是一個首要的身分。

馬擴看來也是餓了,先夾了一口菜嚼下去,這才道:“大王,諸位,說出來你們恐怕如何也猜不到。”隻這麼一句,他又顧著吃了。

從宣撫措置司隻拐一個彎,走半條街,便有一處門麵極軒敞的酒樓,宣撫措置司和兩興安撫司的“事情餐”,大多都在這裡。

韓昉的身材就放得更低了,執禮道:“久聞足下大名,本日得生,三生有幸,請。”

比如此次大金國想和南邊媾和,杭州必定要收羅將帥的定見,而徐衛的定見必定對宋廷的決策有首要參考代價。以是,想媾和,先走徐衛這一條路。

跟後代分歧的是,冇有中午放工。不過在處所上,午餐這段時候,固然名義上還是在“當值”,卻能夠自在安排。你如果離家近,人又儉仆,想回家用飯也冇人說你。要不然就在衙門四周吃了了事。

“也罷,無妨說與參謀聽。此前,宋遼共同舉兵,迫西夏割地,又離開大金,以後兩路並進。然遼軍為我所敗,不敷掛齒,宋軍已奪得河東數十州縣。這個,自貴國宣和年間以來,宋金交戰不休,喪師費財不提,百姓更遭橫禍。今梁王思之再三,成心與南朝握手言和,一則免卻兩軍將士流血捐軀,二則也拯黎庶脫磨難。徐郡王世之虎臣,威名暴於南北,我們梁王也是佩服的。並且,我們也曉得,想要媾和,徐郡王的態度很首要。是以,梁王派我來,表這幾個態。隻要南朝同意媾和,休兵罷戰,且中斷與契丹人的聯盟乾係,我大金即承認敗北,河東凡宋軍所占之州縣,一概為大宋國土;彆的,淮南東路一地,割還南朝,宋金重定乾係為盟國,不再有伯侄叔侄如此,亦不再有歲幣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