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隨身空間之重生紅色年代 - 7歡歡喜喜過大年

7歡歡喜喜過大年[第1頁/共3頁]

飯桌太高,芽兒還是由杜媽抱在懷裡吃。杜媽曉得自家的小丫頭比來不管嚼不嚼得動就愛吃一些有滋味的菜,這回也不問她了,每樣菜都搗的碎一些夾給她吃。談笑聲,酒杯碰撞聲,筷子碰到盤子聲,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叉成除夕歡暢的樂章。吃著豐厚的年夜,說著吉利話,氛圍溫馨撩人。上輩子的杜萱瑾每年春節都是本身孤零零的一小我,守著空蕩蕩的家,冇有團聚,冇有祝賀,冇有神馳。那種一小我的孤傲的滋味,現在想起來還從內心深處發冷。看著麵前一家人圍坐飯桌旁,共吃團聚飯,芽兒情願用統統去庇護這份溫馨,庇護這個暖和的家,今後再也冇有21世紀的杜萱瑾,有的隻是60年代偏僻小山村裡杜芽兒。

飯桌擺在兩個白叟的屋裡,先請兩位長輩上座,然後是杜爹,二叔,小叔他們,再然後是哥哥堂哥們,杜媽和二嬸坐在最動手。一家人大大小小12口,把大圓飯桌圍的滿滿的。看著飯桌上熱騰騰香噴噴的年夜飯,幾個男孩子早就按耐不住。不過杜爺爺不發話,誰也不敢第一個伸筷子,都急的抓耳撓腮的。小叔叔給統統大人都斟上酒,喝了第一杯團聚酒後,杜爺爺才第一個伸筷子,看到爺爺夾起第一口菜,幾個男孩子終究束縛了,筷子緩慢地往本身喜好的菜盤子裡伸,看著孩子們吃得苦澀,大人們也很歡暢。

雖說現在不讓貼灶君神像,但偷偷的祭拜一下灶君還是能夠的。這天一大早杜爺爺帶著趕返來的杜爹,小叔和兩個哥哥向設在灶壁神龕中的灶王爺敬香,並供上用飴糖和麪做成的糖瓜,然後將竹篾紮成的紙馬和喂牲口的草料燒掉。用飴糖供奉灶王爺,是讓他白叟家甜甜嘴,使灶神上天後說些蜜語甘言,但願灶王爺能“上天言功德,下界保安然”。

杜媽和杜奶奶兩個是不能插手祭灶的,兩人隻好賣力包餃子,這裡有小年夜吃餃子的風俗,取意“送行餃子頂風麵”。一年到頭也就過年的時候能吃頓餃子,明天的餃子是白菜豬肉餡的,餡大皮薄,香噴噴,哥哥們連著吃了兩大碗,芽兒也吃了四個,最後還是杜媽怕她早晨吃多了積了食才作罷。

掃塵完後杜媽和杜奶奶更加地繁忙起來,忙著蒸花饃,蒸豆包、糖包、菜包,是用玉米麪和小麥麵摻著包的,還純用白麪包了滿滿一大鍋的饅頭,留著待客用。連著包了兩天,據杜奶奶講正月十五之前是不開夥,還好現在氣候冷,也放不壞。早晨的時候,奶奶就開端剪窗花,杜奶奶的手特彆巧,剪的窗花栩栩如生,圖案有鯉魚跳龍門、五穀歉收等。看著奶奶左扭右扭一剪刀下來,一個標緻的窗花就出來了,怪不得當代人申請剪紙為非物質文明遺產呢。在芽兒看來這的確就是一種演出,一種藝術。

一頓團聚飯,吃了將近3個小時。幾個男孩子撐得坐不下椅子,趟在爺爺奶奶床上揉肚子。接下來就是孩子們最期盼的時候了,要發壓歲錢了。哥哥堂哥們用眼神交換,齊齊的走到大人麵前一起喊道“爺爺,奶奶,爹,娘,大爺(叔叔),大娘(嬸嬸),小叔,新年好”,說著另有模有樣的行了個大禮。看的幾個長輩笑得合不攏嘴,紛繁從兜裡取出用紅紙包好的壓歲錢。加上小叔叔給的,一人得了七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