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書治要》之管理學中的財富秘籍[第4頁/共7頁]
很多人都說要攙扶中醫藥財產的生長,中醫彷彿天生就應當是簡、便、廉的。但是你知不曉得,一小我學醫10年才氣出師,成為一名大夫,但看一天的病,累得半死,每天跟人要說9個小時的話,一個月才掙兩三千元錢。如許看來,年青的、優良的人就不會去學習中醫。中醫藥行業就冇有體例持續儲存下去了。
成果,大夫就變成了醫藥企業的發賣代表,賣藥,拿提成。民氣都是逐利的,我們必必要承認這一點,大夫也是人。
我感覺,中國人應當竄改本身的飲食佈局。因為西方人都是點多少吃多少,都在本身盤子內裡,以是大師都可覺得本身賣力,不會太華侈。普通吃西餐是很少華侈的,有些人吃西餐,吃一早晨,就那麼一塊牛扒,如果實在吃不飽,就拿麪包填,一塊一塊地吃麪包,一邊說話一邊填,也能吃飽。而我們的飲食體例是,盤子是公用的,內裡的菜吃不完也不但是我的錯。我們5小我點10個菜,即便有很多菜華侈了,也不但是我的任務,歸正我們5小我都有份兒,最後剩下的都拿去餵豬了,把那些豬喂得都暈倒在地,因為有太多的五糧液和茅台在內裡了。如果我們能夠竄改飲食體例,每一小我都吃本身盤子內裡的食品,吃不完你要賣力帶走,不能華侈。如許,我們就會一下子省出很多糧食。
收稅是一種體例,美國的遺產稅就很高。你是個有錢人,你總得死吧,你死了以後,你的錢就得給後代。但後代拿到的錢,50%都要拿去充公。這個錢就會歸當局,當局再發給貧民。如許,權力和財產就實現了轉移,這是一種體例。第二種體例,就是一些財務傾斜政策。比如,國度要費錢補助那些貧民,用很低的代價把屋子賣給他們,或者是建一些保障用房等。不但中國需求如此,你看新加坡,新加坡算是天下上辦理得非常好的國度之一了,但這個國度70%以上的群眾都住在當局蓋的那種所謂的公屋裡。如許,年青人用很低的本錢便能夠餬口,就有更多的能夠去創業。
北京已經有3000萬人丁了。你想想這是件多麼可駭的事情,加拿大――全天下國土麵積第二大的國度,才3000萬人丁;北京,一個都會就3000萬。過個年能走掉上千萬人丁。我們這個超大型的都會,已經不堪重負了。
通過管仲和齊桓公的對話,我們明白了一個事理:要讓那些很首要、但是很便宜的東西變得更值錢。比如,潔淨的氛圍,大師都感覺是與生俱來的,與生俱來的東西人們就不會珍惜。比如,一小我生下來就有一個很有文明的爸爸,那麼他不會以為他爸爸是很有文明的。不是說我多有文明,但如何也算半個知識分子,是吧?或者半個曉得分子、喜好讀書的人,是吧?我估計,我兒子這輩子都不會感覺我有甚麼了不起的。他會感覺我也就是在電視內裡說說話,在診所內裡走一走,站一站,冇事乾的,他必定會這麼以為。與生俱來的東西,人們都不會珍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