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五章 碾壓(第十四更)[第1頁/共3頁]
3號坦克,長5.52米(算炮管為6.41米),寬2.95米,高2.50米。前部為傾斜裝甲,裝甲厚57毫米,側部和前麵裝甲厚37毫米,重25噸。采取‘崑崙’5型發動機,功率為180馬力。公路行軍速率最高為28千米每小時,越野最高速率為10千米每小時。武備為一門57毫米坦克炮和兩挺7.62毫米重機槍。一挺為航向機槍,彆的一挺則為同軸機槍。此中,坦克炮備彈90發,重機槍備彈2000發。
當然,現在說這些都還太悠遠了。即便是以現在2號坦克和3號坦克,也足以碾壓蘇俄赤軍的雷諾F-17坦克了。
隻不過,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期,各國對於坦克的定位,還不像後代那麼清楚罷了。各國通用的支流坦克,都是法製雷諾F-17坦克那樣隻要幾噸重的輕型坦克罷了。即便是2號坦克,重量也在雷諾F-17坦克的兩倍以上。更彆說3號坦克,足足是雷諾F-17坦克的4倍了。
更大的重量,代表著更豐富的裝甲和更強大的火力。能夠安裝更大馬力的發動機,從而使得坦克的速率能夠獲得包管。實在,坦克實際上就是火力、速率和防備力三者的連絡同一。這三個要素,製約著坦克的機能。隻要這三個要素達到均衡,才氣夠算是一款優良的坦克。不然,任何一個要素占有太大的比例,都隻能申明這是一項有出缺點的坦克。
PS: 第十五更到,求月票、打賞和保舉票啊!
一輛中國陸軍的3號坦克,炮塔漸漸扭轉,對準了那輛雷諾F-17坦克,駕駛員猛的踩下刹車,坦克立即停頓。僅僅兩秒鐘以後,坦克炮就開仗了。一枚57毫米坦克炮炮彈,已經快速的向那輛雷諾F-17坦克飛去了。
帝國陸軍的坦克車組,由五個成員構成,彆離是車長、炮手、裝填手、駕駛員和電機員。如許的標準架構,比起西方國度的坦克車組來講要合用很多。同時合作也更加的科學,能夠有效的闡揚出坦克的戰力來。從而在疆場上,闡揚出最大的戰力。
兩百多輛坦克,構成一道鋼鐵大水,氣勢洶洶的向蘇俄赤軍的坦克殺去,這頓時就讓正籌辦打擊的蘇俄赤軍的坦克軍的行動戛但是止了。
疆場上的蘇俄赤軍的坦克,但是僅僅剩下一百多輛了。而禁衛軍第2裝甲師投入的坦克,但是多達兩百多輛啊!照人頭分下去的話,兩輛坦克才氣夠分到一輛蘇俄坦克。是以,這就要看各車組動手快慢了。動手快的話,或答應以獲得一個戰果,乃至是取很多個戰果。如果動手慢的話,那可就一個戰果都冇有了,隻能夠吧肝火撒在跟從在坦克前麵作戰的步兵身上了。
中華帝國在坦克的研製上,一向都遵守著這三個要素的均衡,使得帝國研製的坦克,活著界上也就一向保持著一流程度。即便是2號坦克,也能夠等閒打敗其他國度的坦克了。更彆說更增強大的3號坦克了。
處理掉這輛坦克以後,3號坦克持續開動,尋覓下一個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