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通往北方之路(上)[第1頁/共3頁]
在“國王”號的艦橋上,冇有人問“該如何辦”或者“會如何辦”,因為在會商作戰計劃的時候,艦隊司令部就在“不吝統統代價、不吝任何手腕”的大原則下明白了碰到近似環境的措置體例:強行扣押挪威水兵職員,直至艦隊到達愛爾蘭海疆並運送軍隊登岸以後再予開釋。
被德國前哨艦艇捕獲並扣押的挪威巡查艦排水量獨一三四十噸,一艘1913年級大型魚雷艇在它麵前已是龐然大物。望遠鏡中,夏樹看到一隊全部武裝的德國陸戰隊員已經節製了這艘吊掛著挪威水兵旗的炮艇,十數名穿戴戎服的挪威水兵分開兵器設備的操縱位置,擠在這艘炮艇狹小的後船麵上,不曉得他們此時是以甚麼樣的神采和心態麵對這類鹵莽無禮的侵犯,要曉得他們但是在挪威領海履行合法的軍事巡查任務,如果產生在戰役期間,這必然會在交際上引發一場軒然大波,但這場可駭的戰役已經給世人帶來了一個又一個顛覆思惟的震驚動靜,戰役發作不滿百日,參戰國度的陣亡將士已逾百萬,大不列顛的海上霸權緩慢隕落,哈布斯堡的千年王朝搖搖欲墜,一座座汗青悠長化為廢墟,數以萬計的無辜布衣死於非命,歐洲乃至天下的格式正在產生劇變,在這個動亂的期間,誰還在乎挪威如許一個北歐小國的莊嚴是否遭到了侵犯?
汗青上橫行北歐、叱吒風雲的維京人早已挑選了安寧的餬口體例,以農林漁礦為首要經濟支柱的挪威王國國力有限,軍事氣力較為強大。20世紀初,它依托一支小而精銳的職業軍隊保衛冗長的海岸線,其陸軍的常備軍隊約為4萬人,首要擺設在本國的南部和西南部地區,水兵具有近百艘艦船,但以岸防戰列艦為主力的水兵軍隊,統統艦艇的總噸位加起來還不到3萬噸,即便在戰役的威脅下擴大了軍隊範圍,在首要參戰國眼裡仍然不值一提。
及至午後,德國艦隊在挪威的林訥角以南海疆轉向,從而結束了這段冗長而奧妙的“黃色航程”,全部飛行途中,主力艦隊將一向保持無線電寂靜狀況,雙方麵領受己方無線電訊號,並密切監聽截收內部的通訊電碼,但到這時為止,他們並未截收到可疑的通訊電波。
顛末端日德蘭和弗蘭德斯的大海戰,大多數人再想起這句話隻會感覺是個莫大的諷刺,卻忽視了這背後所埋冇的資訊。現在德國水兵雖在主力艦艇方麵占有逆轉性的上風,稍有不慎仍能夠被敵手翻盤,何況此前三次重量級的海戰,公海艦隊都是輕裝上陣,充分操縱了敵手在心機、計謀方麵的顧忌和掣肘,在相對倒黴的情勢下接連取勝,但是這一次,兩邊的戰術職位完整倒置過來,德國艦隊勞師遠征,英國人有機遇以逸待勞,如果後者再在諜報方麵占得先機,無疑將具有更大的勝算。
在中立水域捕獲中立國的兵艦,這聽起來就像是悍賊扣押差人一樣讓人感到匪夷所思,卻表現出強國肆意橫行、弱國到處受逼迫的常理。挪威作為獨立國度的汗青能夠追溯到公元9世紀,但從14世紀開端,它前後被丹麥和瑞典統治,1905年才從瑞典治下獨立,並且挑選了君主體製,尊丹麥國王的次子卡爾為挪威國王,稱哈康七世。到了1914年,挪威王國的國土麵積超越30萬平方千米(部分北方島嶼是1914年今後歸入王國領地的),而人丁僅為250萬。同期間的德意誌第二帝國國土麵積54萬平方千米,卻具有6700萬人丁,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國土麵積55萬平方千米,具有4000萬人丁,人丁密度的差異顯而易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