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0章 花樣百變[第1頁/共3頁]
就比如太穀羅,立意向世族轉型,羅六郎這位宗孫又不擅文才,那麼仰仗捉錢令史入仕也是一條前程。
賀燁在旁聽得嘖嘖稱奇:“我倒是藐視了毛維,這老兒真是花腔百出,詭計環環相扣,讓人防不堪防。”又彌補一句:“淺顯人防不堪防,不過這回毛維老兒遭受王妃與絢之,可算是踢中了鐵板。”
而律令規定,雖捉錢令史乃至不算吏員,但隻要能準期托付利錢,便有機遇入仕,這也是浩繁豪族爭奪捉錢的首要啟事。
“那是當然,不過針對紀倫……還是將計就計吧。”
“那甄守律如何說?”十一娘問。
這下賀燁總算找到機遇:“對,我與王妃根基必定紀倫與明空和尚暗裡勾搭,而明空和尚確為佃作,但一時想不明白賊和尚會如何操縱紀倫,莫不如,放長線釣大魚。”
十一娘感覺有些難辦:“甄守律為太原甄嫡派後輩,強霸民女罪過一旦落實,不說宦途儘毀,乃至難逃監獄之災,太原甄旗號光鮮回絕毛維,可如果以一事對晉王府心生嫌隙……但如果甄守律真做為罪過,也不能包庇放縱。”
“我倒是查問了那吳三好,他倒不像刁滑暴虐之人,又問了吳家鄰居,都說吳三好誠懇巴交,卻生來好命,他原是個孤兒,不想機遇偶合救了一商賈性命,被商賈以為義子,後那商賈過世,分給了吳三好一大筆財產,吳三好便置了數百畝地盤,又請了幾戶佃農,日子過得非常殷實,他那兒子也並冇有劣跡,眼下已經娶妻,與老婆伉儷敦睦。”
所謂捉錢,發源可追溯到魏晉以後,至廣朝那一段期間,簡而言之,便是朝廷不肯以賦稅所得付出官員薪酬及開消,是以設置了官廨錢――朝廷下發一筆資金予各級官府,但這筆錢可不是用作開消,而是本金,各級官府在本地斟選令史即捉錢使,分發官廨錢,規定利錢,一定時候後,令史要連本帶利了償,利錢部分官府自用,本金交還朝廷。
“那麼我明日去見一見甄夫人,究竟究竟如何,還當摸察細心。”
“羅六郎不是在太原府衙領了捉錢?這商賈宣稱羅六郎用心引他入陷,讓他以高利假貸捉錢,商賈有力了償,羅六郎便將他打了一頓,又兼併了他兩家商店,用來抵債。”陸離卻不過量解釋這案情,再說一案:“無獨占偶,太穀縣一農戶,竟來晉陽狀告太穀蔣後輩,一樣是騙他假貸官府捉錢,農戶有力了償,一雙後代被太穀蔣強索為奴,家中三十畝農田,也被太穀蔣兼併,農戶不平,往太穀縣衙舉告,紀倫卻說他本應了償官債,農戶傳聞王妃主張舉告犯警,故而來了晉陽鳴冤,一紙訴狀,連著紀倫一塊舉告,控告紀倫與蔣家狼狽為奸。”
陸離點頭:“雖隻在太原府試行,但也算是做了開端嘗試。”
十一娘當即明白了:“羅六郎是虛晃一槍,毛維成心讓我們疑他藉機肅除異己,實則,是想讓我們信賴紀倫明淨。”
“被告是甚麼身份,可與毛維黨有關聯?”
“王妃公然靈敏,被告甄守律為甄夫人堂弟之子,為嫡正後輩,年二十三歲,取明經得出身,隻目前尚在候缺,這案子也是陳年舊事了,已過三年。”陸離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