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重中之重的軍工業[第2頁/共3頁]
以是在顏學義的四汌一五打算(重)產業篇章中,鋼鐵產業的生長最首要,而僅次於鋼鐵產業的就是兵產業,可見顏學義對兵產業生長的正視。
這還是隻要幾百噸的輪船,如果變成上千噸的輪船,100毫米加農炮也不成能等閒將其擊沉,當然,上千噸的輪船也不成能從長江水域進入四汌省。
鋼鐵是生長產業不成或缺的,麵對現在這類環境,顏學義要想保住四汌省這塊基業,乃至顛覆滿清同一天下,和各大列強對抗,另有一種產業不成貧乏,那就是兵產業。
在誠都和重慶製作兵工廠明顯有各方麵的考慮。
在誠都建立兵工廠,是因為之前丁寶楨擔負四汌總督的時候就在誠都建立了一家兵工廠——四汌機器局,1878年建成投產,如果冇有產生顏氏占地為王這件事,在1884年這一年,四汌機器局能出產各種槍3050支,槍彈18萬餘發,銅帽628萬枚,鉛彈53萬發,黑火藥3萬餘公斤,是四汌機器局最高年產量。
再比如說顏學義本身,顏氏從一個資產不過百萬的貿易家屬,到富可敵國的頂級豪商,如果顏學義冇有提早偷偷生長兵產業,用先進的兵器設備武裝一支兩萬人雄師,在麵對滿清官兵的圍殲下,恐怕不是顏氏滿門抄斬就是顏學義帶著顏氏闊彆中國到外洋出亡。
兵產業就是產業氣力轉化成戰役潛力的一種表現。
一個國度彆的方麵能夠不正視,但是兵產業的生長必須正視,一旦不正視兵產業的生長,那隻能掉隊捱打,想想一方拿著大刀長矛,而另一方設備先進的步槍和大炮,不管前者的兵士再如何英勇戰役悍不畏死,在後者先進的兵器設備下,隻要死路一條,清末汗青就能很好的證明這個結論,掉隊的滿清在麵對兵器先進的列強,輸掉一次又一次的戰役,隻能誠懇的割地賠款。
最首要的就是出產各種槍彈和炮彈,這兩種耗損品是製約漢軍戰役力的首要身分,一旦冇有了槍彈和炮彈,漢軍的戰役力就會大減,近戰的戰役力乃至趕不上綠營兵。
如果顏學義冇有強大的兵產業,隻用和滿清差未幾的兵器設備,或者隻用大刀長矛武裝起來一支雄師,就算人數再多,也比不過統治一國的滿清,最後隻會被滿清毀滅掉。
正在研發的兵器有:輕機槍、手槍以及更大口徑的火炮。
在四汌一五打算中,除了持續擴建的源河兵工廠,還將新建兩家兵工廠,彆離是誠都兵工廠和重慶兵工廠。
……
就說上一次漢軍一部在無山縣長江流域阻截搭乘輪船的滿清第二路雄師,75毫米野戰炮對幾百噸的輪船傷害力太弱,如果冇有100毫米加農炮的插手,恐怕輪船會輕鬆穿過幾十門75毫米野戰炮構成的防地,十幾艘輪船中頂多會有1、兩艘不利被75毫米野戰炮留下,但是因為100毫米加農炮的插手,十幾艘輪船隻要兩艘殘破的輪船逃脫,剩下的輪船不是沉了就是被迫投降,100毫米加農炮的能力不成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