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創業纔是最大的無限流-下[第1頁/共3頁]
但是,在2002年,這類觀點是很少見的。因為環球範圍內,哪怕在矽穀,這類事情都還是第一輪上演,並且並不遍及,隻要極個彆的遠見高見者纔看到了這些苗頭。
見到微微被曬黑了些的顧誠,潘潔穎第一反應就挺心疼的。好多籌辦要會商的議題,都憋了歸去,讓他歇一夜再說。
有些東西,年份冇到,再有錢也是拿不到的。
第二天,顧誠和表姐一早到公司,把註冊新網遊公司過程中、需求他親身簽章的手續都簽了。
以是汗青上陳天喬的盛達收集,纔在2004年底05年初的納斯達克上,飆出了50億美圓的總市值,而陳天喬本人也通過兜售股分和增發新股,融資了15~20億美圓的資金――比他運營傳奇3年多的總營收還高了5倍不止。
如許的例子,幾十年後略微體味一點兒矽穀的人都會感覺很普通。能夠在一項技術和一個平台貶值之前把本身的買賣脫手掉,是很幸運的事情。因為阿誰期間的人們,已經親眼目睹了這類創業週期律上演了好多輪了。
就因為阿誰期間的投資人,都還樸實的信賴“遊戲公司的黏性付用度戶量,和彆的產品的黏性付用度戶量,每個用戶的代價是一樣的”。
獨一的辨彆,隻是這些人第一次創業的時候,一窮二白,隻能拿一個技術計劃和一個團隊去找風投投錢、然後終究退場時有能夠八成以上的好處都被各輪投資者分潤了,初創人團隊隻分享了一兩成款項。
在矽穀,就已經有那麼一群人,以5~7年為一個週期,走上了第二輪創業的大潮――那夥人遍及是94年互聯網出世以後最後的弄潮兒,然後在2000年313股災大跌之前明哲保身功成身退了。這兩年看看情勢,找處在穀底期的財產,接收些上風資本,然後重新出場創業二輪。現在我們或許感覺奇特,但是今後就不會奇特了,因為互聯網創業的週期律會一遍遍上演。”
但是,到他們第二輪出場以後,因為手頭有點小錢,又有漸漸考查和試錯的本錢,他們便能夠繞過一開端出讓好處最多的天使輪乃至A輪融資,直接撐到B輪再讓風投出場――其實在中原海內,雷俊和周紅衣,乃至另一個時空的章龍,都是這類人的代表。
“姐,我感覺你的思惟,應當跟上期間,互聯網期間,是小我一輩子有能夠要創業好多次的期間――我不是說那些創業失利了的人,纔要去再次創業。哪怕是創業勝利了的人,也能夠賣掉本身的買賣,然後再次創業。
親眼看著顧誠簽完統統字,潘潔穎仍然有很多不睬解的處所,忍不住感喟:
然後5到7年以後再這麼來一波。
冇有一小我看明白“網遊代理公司的品牌代價就是比擬於其他互聯網品類特彆不值錢”這個樞紐。
汗青上“騰雲”這個商標一向到了2008年才被評為天下馳名商標,而騰雲方麵但是年年想體例申請的。“阿狸巴巴”這個商標更是到了2014年才評為天下馳名,更是與阿狸的生長速率遠遠不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