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八章 以農具107彌補火力[第1頁/共3頁]
……
顛末楊明誌的表述,九個金屬管整分解矩陣,裝在小車上。九枚火箭炮塞入此中,通過電打火挨個發射。
或者直接用鐵皮包著那些環氧乙烷的鋼瓶,那爆燃的成果就是一個大火球,三千度的高溫能熔化統統。
這些火箭炮彈的精度不如何,當麋集利用後,彈片和打擊波則能夠覆蓋一大片疆場。比起榴彈炮,喀秋莎的能製造出短時候內的不成思議的火力密度,冇有人能依托時候差來遁藏炮彈。
以是我們還是要利用火箭彈,因為這真的是我們有能夠製造出的最大能力的兵器。”
楊明誌所謂的體例在地窖的時候就已經提到過,這裡他又複述了一遍。
在這可駭火力的背後,則是可駭的耗損。要製造一枚喀秋莎火箭炮,其各種質料足矣製造十枚152毫米口徑的炮彈了!
楊明誌的意義很簡樸,284師要想能打硬仗,必須設備大殺器。本來的284師是體例有152毫米口徑的榴彈炮,現在也就隻能誇姣的胡想一下罷了。
和裝甲列車戰役的經曆284師當然有,客歲攻擊切諾比火車站的事耶夫洛夫記得很清楚,楊明誌亦是如此。
明天的他又是提出了很多軍事方麵的打算,福明不由搖點頭,因為這其中國人的打算的確就像是雨後的蘑菇,俄然就冒出來一大堆!
因為客歲出產第一枚外徑很大的火箭炮彈時,他就是事情職員之一。那枚彈體內裝填了大量苦味酸,能力如何他是能夠想到的。製約量產的最大啟事還是質料匱乏。
這清楚是一種魚和熊掌不成兼得的事,但楊明誌自以為找到體味決的體例,那就是燃燒氛圍兵器。
冇有人能在如許的高溫高壓下倖存,這就是我說的,這是比毒氣還猛的兵器!”
而德軍搞不好會利用155毫米口徑的,方纔結束的戰役,軍隊幸運躲過了可駭的炮擊。
這些解釋,耶夫洛夫和福明聽著像是天書。科什卡夫聽著兩眼爍爍放光,情不自禁的驚呼:“我的上帝!如果我們真的勝利了,我們不就無敵了?隻要有強大的兵器,任憑仇敵來打擊,他們真可謂來多少死多少!”
楊明誌越說越衝動,他手舞足蹈的模樣就像是猴子。
那些豐富的裝甲能免疫很多口徑的火炮轟擊,隻要反坦克炮才氣打穿其裝甲,但因為穿甲彈的性子令其破甲後的傷害非常有限。
嚴格的說,喀秋莎是把火箭炮安裝在導軌上發射,此類體例也遍及應用於伊爾2對地進犯機上。這個期間,管狀火箭炮發射架還不是支流,這個並非技術不達標,而是暫不需求。
楊明誌假想到:“將來我們還是得造火箭炮,伊萬諾夫和裡固施科夫有著豐富的經曆。客歲初次攻擊霍姆尼奇時,開飛機的波多維奇投放了火箭彈,能力不容小覷!
“以是!我們必須做出一個均衡,要能夠量產,體積要充足的大,能力也必然要大!”
這一點楊明誌何嘗不曉得?當下,他能夠預感很多疆場,蘇軍已經將帶著火箭炮導軌的卡車開到火線,聞名的喀秋莎火箭炮已經開端了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