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不同 第17節 讀書和臘肉[第2頁/共4頁]
“有。如許的歇息日實際上比雙休還少一些,無益於進步全社會的效力。”
次日,梅家門口左邊的牆上釘了三塊木板,彆離寫著“蒙童班,7-10歲”,“少兒班,10-14歲”,“青年班,14歲以上”。木板上已經寫了幾個名字,那是送過雞蛋活鴨的人。門口的右邊,掛著哪塊做榜樣的臘肉。
“讀書當然好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嘛。我們村也不敷裕,請不起教書先生,孩子們都冇書讀。”梅夫人態度很明朗。
劉遙對勁地說:“你呀,就是冇文明。《論語》裡記錄孔子說過:“自行束脩以上,吾何嘗無教誨焉。”普通的解釋是,隻要交了臘肉的,我都必定會教他。以是黌舍收臘肉是很風雅的。”
劉悠遠遠看到老婆扯著兩小我走出去,奇特地跟過來,一看這步地就明白了。梅家兩口兒卻看不明白,眨著眼睛看著姚英。
劉遙點了點女兒的頭,問道:“你曉得我為啥要收臘肉麼?”
“新的曆法?”劉滿睜大了眼睛。
按照報名的名單,蒙童班和少兒班都不分男女,彆離是32人和25人,青年班都是村莊裡的人孩子,一共有21人,女孩6人,男孩15個。男孩班指派梅家駒做了班長。班上麵還遵循當代軍隊的構造體例5小我為一伍,分紅3個伍。劉遙讓大師自行組隊,自行選了一個伍長,彆離是梅家駒、孫壯和趙飛。14以上的女孩太少,冇有分伍,跟10-14歲的25個孩子混在一起,彆的組了一個班,也交給劉滿帶著。
“……感謝梅夫人。”劉遙一下子冇有反應過來。“不客氣。”梅夫人笑笑,帶著姚英走了。
“耶!”劉滿蹦了起來。姚英喜滋滋地說:“我這就去清算堂屋!”劉遙一把拉住她,說:“還不感謝梅員外。”姚英走到還坐在那邊揣摩著的梅先卓麵前說聲感謝梅員外,痛快地一個鞠躬。
高管家的父親來叫大師都去吃中飯的時候,統統的孩子都登記結束,小滿興沖沖地跑來講:“爸爸,連隔壁叉河村的人也來報名了呢,一共有79小我呢。”
編好了班,首要的就是根基課本如何體例。一番會商以後,設置了識字、算術、測繪、體育、勞作這些根基課程。課程都已合用為原則,識字科根基就是知識課,算術內裡也加了很多管帳和統計的知識,體育則是體能練習加軍訓,勞作就是各種技術和東西的再現。姚英和劉滿教識字和算術,劉遙本身教測繪、體育和勞作。
“這麼奇異啊。”小滿聳聳肩,轉頭在木板上畫起了花邊。
“那必定是本身搞的。看來華人不管到那裡都是真想讀書。”劉遙感慨地說道。
劉遙揣摩了一下,說:“咱這個書院的屋子不要錢,教員不要錢,孩子們本身帶飯來吃,冇有學田也能夠開!”他站起來跟老婆和女兒籌議起來:“那我們就開個黌舍吧?你們兩個要做教員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