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我為國家修文物 - 第八百五十一章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第一更)

第八百五十一章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第一更)[第1頁/共3頁]

這意義是說,昌邑王劉賀自即位以來,行事昏聵,很有能夠會危及到大漢的江山社稷,現在該如何辦?

這話說完還冇兩天。

要曉得,當時的劉賀可不是甚麼昌邑王,而是大漢天子,可霍光卻直接稱呼他為“昌邑王”,是何用心已經昭然若揭,他明著是問大師該如何辦,實際上話語裡已經給事情定了調子。

符節在手,劉賀就意味著掌控了軍隊。

這不是我們大漢天子劉賀,這是昌邑王劉賀!

劉賀被廢後,霍光痛定思痛,左思右想,終究擁立漢武帝曾孫劉詢為天子,是為漢宣帝。

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子,我能把你扶上皇位,就能把你拉下來,就憑現在的你,可還冇資格跟我鬥。

海昏,實際上是豫章郡下轄的一個縣。

上官太後對外公霍光的奏請天然不會采納,當即命令各宮門不準放昌邑王的潛邸舊臣進入,以後又召見昌邑王。

這哪是小年青乾的事?這是要性命啊!

意義是說,我曾傳聞天子身邊隻要有七個諍諫之臣,即便無道也不會喪失天下。

劉賀現在也曉得事不成挽回,隻好向西膜拜,自嘲似的說了一句:“愚戇([gàng])不任漢事。”

更可駭的是,劉賀收回了符節以後,竟然一向不發放新的符節給他。

霍光冷冷地說道:“皇太後詔廢,安得天子!”

被廢以後不久,皇太後命令讓劉賀迴歸昌邑,並賜給他湯沐邑二千戶。

劉賀到現在還是有些不敢信賴,他對霍光說道:“聞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天下。”

田延年說道:“大將軍既已看清昌邑王實非明君,為何不奏請太後,另立賢明?”

霍光聽了田延年的話後,朝他施了一禮,說道:“九卿責光是也。天下匈匈不安,光當受難。”

做完這些籌辦事情以後,霍光這才調集丞相、禦史、將軍等文武百官,奧妙商討廢掉劉賀一事。

不可,這天子得換小我當了。

文武百官現在麵麵相覷,“莫敢發言,但唯唯罷了”。

他笑了笑,對底下人說道,“隨他去吧,且看他另有甚麼手腕冇有發揮出來。”

“……如令漢家絕祀,將軍雖死,何臉孔見先帝於地下乎?本日之議,不得旋踵。群臣後應者,臣請劍斬之!”

這一下子,就不得了了。

當初,擁立他坐上皇位的,是權臣霍光;現在,策劃並且鞭策廢掉他的人,還是是權臣霍光。

說完,他便哭著分開了。

真覺得這點小手腕,還能瞞過我不成?

隨後,他便上前抓住劉賀的手,解下他身上的璽綬,呈給太後,緊接著扶著劉賀下殿,出金馬門,群臣也緊隨厥後,跟著送了出去。

“伊尹為殷商相,廢太甲以安社稷,後代皆覺得忠臣。”

霍光當即讓劉賀起家膜拜,接管詔令。

但是,這些都已經不首要了。

霍光把劉賀送到昌邑府邸後,告罪道:“您的行動使本身被上天棄絕,我們無能,不能以死來酬謝您。我寧肯對不起您,不能對不起國度。但願您保重,我永久不會再見到您了。”

西漢期間的給事中,可不是明清期間的言官,而是僅次於中常侍的要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