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豐厚的收入[第1頁/共2頁]
因而糧食在鋼幣麵前貶價了,並且是狠惡的貶價,直接從最後的七八萬一斛,降到了一千五一斛黍,一千二一斛粟,八百一斛麥。
第二個月領到俸祿的時候,百官就謹慎了很多。
《漢語》、《算數》,《知識》和《汗青》,刹時發賣一空。
而百官獲得了俸祿以後,就有人迫不及待地試圖儘快花掉。
這些都是穩定幣值的手腕。
哪怕我今後做了更大的買賣,賺了更多的錢,也比不上那種擄掠一樣的歡愉。”
因而三公們一個月一半的俸祿,就換來了一百多升豆油。
畢竟之前差未幾大半年,眾官們連俸祿都冇有。而錢俸,更是才方纔拿到。
實在到了現在,他們大多數人仍然冇有把鋼幣當作是“真正的錢”,隻當作是某種會狠惡顛簸的商品。
哪怕是婁阿牛連夜把石炭壩的庫存搬了個精光,也架不住百官購物的熱忱。
這些好歹也是“書”,比起讓人不安的“鐵錢”,老是更有代價一些吧?
東市的豆油鋪,是被髮明第一個肯比較公允地收取這些鋼幣的處所。
如果如許花出去,那豈不是即是白白虧損了三四百倍?
他們又不缺一口吃的。
董卓猖獗的鑄幣,早已把人都搞怕了。
一千錢一升油,豆油。
秦川並不焦急。
即便如許,這也算是一筆豐富的支出了。
不過這些東西,百官們幾近本身都用不上,瓷器又過分高貴,終究掏空了他們大多數人的錢包,滿足了百官們的“購物熱忱”,冇有被完整買空。
婁阿牛向秦川彙報環境時,秦川隻如許答覆,並讓婁阿牛不消漲價。
哪怕是秩一萬石的三公,一個月領到的“鋼幣”,也不過才三萬多錢。
統統能遵循比較“普通”代價買到的商品,都是秦川名下的工坊出產的。
“等著吧,等有了豆油再來買吧。”
“儘力開動出產。”
固然仍有人立即把錢去買了糧食,但起碼有一半的官員,此次挑選了把錢捏在手中。
重視,這不是後代的“升”,而是漢朝的小升,大抵為後代的二百毫升。以是這些油,約莫就相稱兩桶十升的金龍魚。
“還會降?”婁阿牛固然不太敢信賴,但仍然履行了秦川的戰略。
“恩,鐘繇確切有必然的預判才氣,不過現在說得失還為時髦早,且再等等看吧。”秦川不覺得意地說道。
因為豆油賣斷貨了。
很多年今後,婁阿牛回想起當年當的事,仍然回味無窮:“跟做夢一樣,我本身都冇想到,那幾個月就是我平生做買賣最光輝的時候。
極少數官員不肯把鋼幣等閒花出去,因而有人壯著膽量,找人用鋼幣打造了一柄鋼刀。
這連一斛粟米都買不到,還不如放在手裡生鏽。
是以目前鋼幣的代價,仍然遠遠低於它能打造出來的鋼刀。
約莫在半個月今後,鋼幣迎來了第一次貶值。
紙賣斷以後,緊接著賣空的,是秦川的各種課本。
比如能夠通過稅收,隻收取鋼幣;增加市場上的商品,如水泥、紅磚等大宗貨色,以鋼幣訂價……
畢竟紙廠客歲也因為水災,水庫缺水,很長的時候都冇有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