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都市娛樂 - 無限之開荒者 - 第十一卷 第一百四十七章 定底山東 諸葛亮歸天 臨終遺命

第十一卷 第一百四十七章 定底山東 諸葛亮歸天 臨終遺命[第1頁/共3頁]

“汝等可前去投降漢軍,我自有容身之處。”眾將半信半疑,一些人便去開城,回視鐘會,卻已自刎帳中。

且說馬超得了高唐,叮嚀將士,以禮安葬鄧艾於禁,留李嚴鎮撫,自同黃忠領兵會攻平原。

諸葛瞻痛哭謝恩,黃忠領命,遵循禮法大殮小殮各事,逐件停止,劉理祭奠已畢,退出喪次。

城下黃忠見鄧艾一箭射死於禁,大怒之下亦開弓射去,弓弦響起之時,箭矢已正中鄧艾腮頰,鄧艾迴聲栽倒。

馬承將諸葛亮與三將之遺書取出,三將益發哀感,馬超與薑維,一麵襄助諸葛亮喪事,一麵清算士馬,候令解纜。

半月前,黃月英先接馬承手書,遐想日前師父夢中所言,心知死彆之日已到,不及哀痛,敏捷就道,比及到時,已經全城縞素,哭聲雷動。

馬超最感深恩,比彆人尤其哀思,三將來到靈前,撫棺大哭,說也奇特,諸葛亮屍首見三將返來,麵有笑容,眾將皆為驚奇。

……

“而籌策雲勞,精華既竭,國爾忘身,寧不哀悼,昔大樹殞身於幕下,伏波奄謝於軍前,後先暉映,而功烈尤加,省覽遺書,倍增淒咽,有功不錄,何故為國?”

鐘會看得明白,回到帳中,調集將士道:“會自出關輔,大小數十餘戰,不敢自怯,今漢軍麇集平原,東阿館陶,必已無幸,會何必以一己之故,陷全城之生靈?”

“臣死以後,無帥之任,可委元直繼之,臣已移山東得勝之兵,令翼德由合肥東出峴山,從采石渡江,以攻建業。”

“邦基新定,處之以廣大,將帥積勞,懷之以恩禮,庶幾群眾殷複漢之思,功臣無彭韓之懼,臨命烏咽,不知所雲。”

“惟臣兄諸葛瑾,效命孫氏,望克城之日大王全其性命,則臣於地府下,有顏見父母矣。”

鄧艾在城上,見於禁被擒,曉得事無可為,與其令於禁在漢營受辱,不如令其一死為快,暗取雕弓,搭箭在手,叫一聲“文則,艾獲咎了。”

如若劍閣守敵不撤,涪城空虛,定能一鼓而下,鐘會采取了此建議,令鄧艾依計行事。

“隨即移兵急進,順定東甌,蔣公琰聚兵零桂,大王假以南征之權,督長沙郡之兵,南定交廣,絕孫權逃遁之路,大一統之期,當複不遠。”

馬超再拜受命,回到軍中,同著薑維六將,至諸葛亮靈前酬酒,陳述師期,彆過黃忠,本日拔隊啟程。

然今時本日,此等局麵是說甚麼都不成能呈現了,且不說鄧艾已死,就說現在的劉禪,便已不是原史中那扶不起的阿鬥,其聰敏好學,文武雙全,彷彿一副複興之主的氣象。

“願大王應天順人,光複漢室,則臣雖死亦無憾矣,臣一門列戟,受國厚恩,不敢複要令典。”

“假黃鉞左將軍都督雍梁並冀幽青徐兗八州諸軍事雍州牧諸葛亮,明德以後,為國申甫,八州轉戰,逐殲元惡,漢室重光,鬱為首功。”

又召馬超,遞過漢中王手書,馬超敬謹接過,啟視道:“江東未滅,元帥先亡,孤之不幸,亦國度之不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