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憶 文王造靈台,三更噩夢醒[第1頁/共2頁]
何如,父王聲望實在太高,不但很快就集齊了民工還都不要人為,一個個都很賣力的乾,不過幾日就將靈台造好。
“啊!”父王一聲驚呼,從惡夢中醒來。
散宜生出班奏曰:“主公造此靈台,既為應災祥而設,是為西土之民,非為遊觀之樂,何為勞民哉。況主公仁愛,功及蟲豸草木,萬姓無不銜恩。若大王出示,萬民自是樂役。若大王不輕用民力,仍給工銀一錢,任民自便,隨其所欲,不去強他,這也有害於事。況又是為西土群眾應災祥之故,民何不樂為。”
“半夜方至。”
靈台完工當日父王就帶著孤與眾位大臣前來檢察,靈台固然比不上鹿台那般豪華麗麗,卻也獨具匠心,且破鈔光陰甚短本該歡暢,可看父王麵色並不如何高興。
散宜生言道:“這有何難,靈台如此浩大工程都能幾日完工,不過一池沼,費不了多少光陰。”當即命人開挖池沼。
“且慢,他們丟棄何物?”父王指著台下一群民工,問他們方纔丟棄的是甚麼。孤盯緊一看,本來是一副枯骨,當即回稟。
父王那天固然心急兔子,但是他向來不向孤探聽兔子的事,也向來不去看望兔子,哪怕是偷看。而孤也不會特地在他麵前說。
父王病癒後便臨朝聽政,不免談及黃飛虎賜銅符,雷震子澠池救父,申傑牽驢送歸。為表感激,父王隻是命人重賞了申傑,而後就打發他歸去了,平白錯失了人才。
“父王,您是做惡夢了嗎?先喝杯茶壓壓驚。”
“孤以眾卿為忠義之士,西土賴之以安,本日出不忠之言,是先自處於不赦之地,而尚敢言抱怨滅讎之語。天子乃萬國之元首。縱有過,臣且不敢言,尚敢正君之過;縱有失,子亦不敢語,況敢正父之失。所謂‘君叫臣死,不敢不死;父叫子亡,不敢不亡。’為人臣子,當以忠孝為首,焉敢以直忤君父哉。
“昌因切諫於君,君故囚昌於羑裡,雖有七載之困苦,是吾愆尤,怎敢怨君,歸長於己。古語有雲;‘君子見難而不避,惟天命是從。’今昌感皇上之恩,爵賜文王,榮歸西土,孤合法遲早祈祝當今,但願八方寧停戰燹,萬民安阜樂業,方是為人臣之道。從今二卿切不成逆理悖倫,遺譏萬世,豈仁人君子之所言也!”
“父王,池沼還需些時候,父王且先坐下,兒為您奉茶。”孤說著就遞過來一杯茶水,是孤剛沏的茶。不過孤送茶的角度倒是大有講究,一不反對父王察看工人的視野,二又指導父王看向前邊。
“豈有因孤開沼而透露此骸骨之理,實孤之罪也。且將枯骨取來,放在一處,以匣盛之,埋於高阜。”
實言,父王這一番說辭,實在令人寒心。忠,可也,然不能愚忠,選賢而效之,遇不賢而棄之。紂王實乃暴桀再世,當年夏王都反了,為何現在我大周不能反?
顛末一係列的調度,父王總算是病癒了。
孤不免問及父王不歡樂之啟事,父王答覆說:“此台雖好,台下欠少一池沼以應‘水火既濟、共同陰陽’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