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四幅壁畫的聯想[第1頁/共2頁]
目蓮將張慕仙安設於席上,奉上香茗,倉促而去。
連絡西紀行原著,將如來趕出靈山之人的身份呼之慾出,必然是現居於小雷音寺的彌勒佛。
大殿四壁有巨型壁畫,張慕仙凝神向劈麵細觀,其上有四幅圖:第一幅上顯現一個老衲端坐於菩提樹下,描述乾枯;第二幅顯現那老衲顫巍巍起家,身材雖衰弱,眼神卻敞亮的嚇人;第三幅圖顯現老衲至河中沐浴;第四幅顯現老衲正在說法,坐下數萬人用心聽經。
張慕仙暗道:“由擺脫庵至觀音堂再至雷音寺,其間不知經曆多少腥風多少血雨?明日以後,不知雷音寶刹還可否保得住?”
張慕仙望著目蓮拜彆的背影,暗道:“看來我剛纔的震懾之言起感化了,目蓮倉促分開,定是將其間事稟告如來。”他盤膝坐在席上,打坐半晌,又展開眼睛,打量殿內幕景。
目蓮不徐不疾,指導張慕仙直上雷音寺,心中倒是翻起驚濤駭浪。他為神通第一,尤擅天眼通和貳心通,他先以天眼通察看張慕仙修為,不過天仙顛峰罷了,再以貳心通窺測張慕仙思惟,卻隻探到一片渾沌。
至雷音寺門口,目蓮轉過身,伸手引領張慕仙入內。
一聲感喟,張慕仙點點頭,邁步進入大雄寶殿。
張慕仙目光上移,看向正北方蓮花寶座後的四幅壁畫,仆人翁還是那位和尚。第一幅是和尚揹著一個包裹走向山下,身後是一座佛殿,恰是雷音寺的模樣。第二幅是這名和尚閉目盤膝在萬丈雪山之上,苦心誌、餓體膚,用心修行。第三幅顯現,一隻孔雀飛臨雪山之巔,將和尚吞入腹中。第四幅圖,和尚乘坐孔雀來臨靈山,百佛朝拜,那和尚已化作如來模樣。
第四幅則流暴露更多資訊,如來在靈山稱佛,為何要單獨下靈山,去大雪山潛修?若說是如來誌願前去,張慕仙毫不會信賴。一個前程弘遠的佛陀,怎能夠主動分開靈山?隻要一個解釋,他是被放逐的。
雖處於雷音寺第一層,殿內卻頗顯空曠,殿頂似穹廬,其上懸著一盞盞琉璃燈,灑下溫和的金色光輝。
目蓮神采一變。他雖不善言辭,心機卻極其靈敏,以是被如來派以迎賓重則。張慕仙話中的潛伏認識,他如何會不明白?大雄寶殿內修建過分宏偉,已能與靈霄寶殿比肩,這是違製了!
大雄寶殿正北方設置蓮花寶座,其下分擺佈設置條桌,共有千餘席。張慕仙為天庭糾察靈官,位卑權重,佛門將他安設在靠前卻不凸起的位置,必定廢了一番心機。
“此殿原名擺脫庵,後改名觀音堂。我佛坐鎮靈山,常在此處說法,檀口佛音,聲如雷震,故而改名雷音寺。”張慕仙站立不動,目蓮隻得解釋道。
佛門有六大神通,彆離是神境通、天眼通、天耳通、貳心通、宿命通、漏儘通。目蓮尊者既為神通第一,其修為定然是出類拔萃,至於富樓那說法第1、羅睺羅密行第1、阿難陀多聞第1、優婆離持律第1、迦旃延論義第一,故名思意就知幾人不善爭鬥,不敷為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