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九章 眼在何處[第1頁/共3頁]
後正月初五,又下旨降大晉天子石重貴為負義侯,令其安設在黃龍府,暫遷石重貴及其家人於封禪寺。正月十七,耶律德光號令將石重貴與李太後、安太妃、馮後與弟石重睿、兒子石延煦、石延寶全數押往北國,後宮擺佈侍從約一百多人。契丹派三百名鐵騎名為護送,實為押送,又命原後晉中書令趙瑩、樞密使馮玉、馬軍都批示使李彥韜與他們同業。
說話的恰是已經去官的莫輕言。
不久,景延廣在獄中他殺。
馮道答道:“我既冇有地盤,又冇有兵馬,怎敢不來?”
行至中度橋,見杜重威寨,石重貴歎道:“天乎!我家何負,為此賊所破!”慟哭而去。
次日,恰是大年三十,李風雲在觀武台再次堆積穀中世人,拜公孫無憂為智囊,有總領藏軍穀與遊擊營之權。又在藏軍穀大擺盛宴,慶賀新年。
當初張彥澤劫奪開封,百官皆受其害,皆道:“當殺!”
大晉天子與太後以下在封丘門外驅逐契丹天子,耶律德光推讓不肯相見。
正月初三,耶律德光下旨將張彥澤、傅住兒押往北市斬首,並命高勳監斬。
君臣相對泣下,李迎道:“為臣無能,有負於陛下。”因而把本身統統的財物都獻給了石重貴。
正月初二,鄭州防備使楊承勳(注3)被抓,耶律德光責以殺父叛契丹之罪,命擺佈臠食之。然後以其弟右羽林將軍承信為平盧節度使,悉以其父楊光遠舊兵授之。
四周聞言者,莫不羞不成當,掩麵而去。
張彥澤被斬首後,本來被他所殺士大夫的子孫,照顧喪杖,怒罵著痛打張彥澤的屍首。
高勳又命令砍斷手腕從銬鎖中取出屍身,剖腹取心來祭奠被他殛斃的人。
明顯,耶律德光冇有籌算讓大晉持續存留下去,即便連劃出一塊十多裡的處所,讓大晉保全最後的顏麵的機遇也不肯給石重貴。
不幸石重貴先前傳聞契丹天子將要南渡黃河,想和太後事前到前麵驅逐,以討號耶律德光,但願藉此能讓晉國苟延殘喘下去;張彥澤事前也有奏報,契丹天子耶律德光並分歧意。
左衛大將軍安叔千從百官的行列中站出來,向耶律德光說了一番胡語。耶律德光道:“你就是‘安冇字’嗎?當年你鎮守邢州時,已多次向朕輸誠,此事朕一向都冇健忘。”
注3:楊承勳,即楊光遠的宗子,楊光遠被圍之時,楊承勳帶領弟弟投降了晉國,前文有交代。
人群中有一人,點頭感喟道:“到頭此平生,難逃那一日。張彥澤當死,但被他所殺之人,又有幾人不當死?當初張彥澤帶兵入城,又有幾人抵當?偌大一個開封城,卻隻拿一個死人出氣,可悲,可歎!”
終究還是莫輕言收斂了張彥澤的屍首,葬於城外亂葬崗中。
倒是讓中原百姓白白曆經了數番戰亂,妻離子散,死傷無數,更丟了樊籬中原的首要樊籬燕雲十六州,契丹由此而坐大,不成清算。
天下大變,這隻老狐狸公然如李風雲所料,仍然能安然無事躲過一劫。
耶律德光聽罷,哈哈大笑,現在中原鼎定,他已經冇有甚麼需求殺符彥卿壞本身的名聲,並且顛末滹沱河一戰,符彥卿已經與杜重威反目成仇,恰好能管束杜重威,因而便將符彥卿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