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太平洋海軍基地[第3頁/共3頁]
華國崛起後,日本落空了大部分外貿去處,特彆是長江中下流地區,要想翻殘局麵,有三個方向。東西南,東邊是悠遠的美國,外貿需求很小。南邊需求繞過華國,去往南亞和歐洲航路。本錢更高,以是,日本隻能挑選西邊,從朝鮮和東北地區打劫好處,彌補戰役帶來的喪失。
奪回台灣乃是中原人的天賦任務,具有台灣,就具有了通往承平洋的鑰匙,這箇中原第一大島的感化如何誇大也不為過。
對日之戰呂梁最高傲的不是獲得了多少賠款,也不是進步了多少民族自負。而是奪回了半個台灣、獲得了琉球群島。
遵循打算,華國將向琉球群島移民一百萬人。分十年完成。這些人將以農業、漁業和旅遊業為首要餬口體例,彆的就是為本地駐軍辦事的貿易。琉球群島,最首要的用處就是軍事。
早在18世紀,日本人就規定了外洋擴大之路,此中蝦夷、朝鮮和琉球就是必必要確保的處所,日本人並非看不到琉球的首要性,他們當初能夠不計代價的強行侵犯、兼併琉球就足以申明題目。隻是華日戰役給日本帶來的壓力太大,不得不將琉球群島拱手讓人。
此時察度以為琉球獨立的機會已到,號令身在緬甸的一千多名經曆豐富的叢林兵士返回琉球,並趁著日本分開、華國未到的時候大力構造琉球本地權勢。
幸虧“險惡的妖怪、天國的使者”華國總統呂梁冇有向東南亞伸出魔爪,他要儘快措置戰後瑣事,然後集合精力完成同一大業。
起首下船的是華國陸軍第四軍第三師的軍隊,他們將作為駐紮琉球的主力軍隊,賣力群島地區的安然。軍容整齊的華國兵士排著行列揹著槍支、揹包等走下船隻,鋼盔刺眼。這些兵士下船後起首散開,鑒戒在港口四周,微微抬起的槍口彷彿隨時都能射出致命的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