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章[第1頁/共3頁]
英軍支出了十五萬殖民地軍隊的代價,勝利守住仰光,這個戰役被倫敦的報紙成為“仰光大捷”,並宣稱華國人冇法邁過仰光防地,進入最貴重的印度。但這個報導在十天後成為笑話,等候重火力到達的華軍建議了第二次守勢,五百多們大口徑火炮和六百多架飛機插手疆場,英軍賴覺得支柱的叢林被華軍投擲的燃燒彈撲滅,英軍哭喊著從燃燒中的叢林跑出來,然掉隊入華軍早已籌辦好的伏擊圈。
消弭了美軍水兵的威脅後,華軍在澳洲大陸上的守勢規複,在華軍多麵強壓下,聯軍墮入苦戰,接連喪失首要都會。在悉尼戰役中,有一萬多名美軍兵士和三千多名英軍兵士向華軍投降,這是澳洲疆場上最大範圍的一次投降,聯軍終究被華軍打掉了抵當的決計。一萬五千多名澳軍兵士退回堪培拉,這裡是他們最後的都會,最後的防地。
澳洲之戰尚未結束,東南半島再次燃起烽火,籌辦充分的華軍出動十五個步兵師、三個山地師和一個機器化步兵師,向緬甸的英軍防地建議猛攻。已經冇有多少退路的英國人死戰不退,這裡有上百萬殖民地軍隊,比較充沛的物質,再加上幾千名英軍本土軍官批示,竟然擋住了華軍的守勢。
麵對華軍咄咄逼人的態勢,英軍調劑戰略,試圖操縱拉長華軍戰線和後勤補給線的體例,延緩華軍的進步速率。他們放棄了緬甸大片地區,一起向西撤退,終究躲到邊疆地區堅毅的工過前麵,這裡囤積了上百萬阿三兵士和為數浩繁的物質,能夠說英國人操縱在印度上百年的堆集,在印度能夠拿出的力量,大半都位於這條防地上。
英國人和法國人一樣,將但願依托於仇敵攻打本身的堅毅防地,德國人從阿登叢林繞疇昔,華軍則從馬六甲海峽和印度洋繞疇昔。華軍具有上風的水兵和海上運輸力量,而英國人在印度卻冇有完美的海麵戍守力量,英軍印度艦隊也因為本土的抽調變得薄弱很多。
當乾掉美軍戰役機後,那些防空火力成為華軍戰役機的目標,倉促之下單憑防空火力底子冇法禁止華軍飛機殘虐。第一波進犯結束後已經有兩艘美軍主力艦被重創,一艘巡洋艦淹冇,那艘貴重的航母船麵上正燃起熊熊大火,即便毀滅也冇法持續起降飛機。彆的一艘戰列艦被三枚魚雷和五枚航空炸彈射中,艦體大幅度傾斜,狂暴的海水湧入,淹冇隻是時候題目。
順利登岸後的華軍,隻要後勤能夠跟得上、運輸船充沛、航路安然,便能夠將源源不竭的兵士奉登陸。而實際是華軍具有上述前提,來自南邊本地地區的兵士,來自日本軍團和緬甸軍團的兵士,完整能夠適應南亞的氣候。為了降落本土兵士的毀傷,華軍大量利用外籍軍團,十五萬日軍兵士和五萬名緬甸兵士成為作戰主力。戰役顛末表白對方無愧於天下最差兵士的稱呼,三十多萬兵士在兩天內潰敗,接連喪失東北大片地區。
不過此時的英國人顧不上自怨自艾,他們在東北部防地上的主力正在被華軍切割包抄。而華軍的登岸也標明他們主攻方向不是東北地區,是以三十多萬英軍兵士被調回,大戰隨即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