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終南捷徑 下[第3頁/共12頁]
略略看過以後,王安禮問道:“子明,這些奇技淫巧之說,固然頗得精美,然於世道民氣何用?”蘇軾也點頭,顯見二人有一樣的迷惑。
讓蘇軾如此誇獎石越的幾本書,被後代稱為“石學”,也稱為“雜學”,這幾本書彆離是《算術開端》、《多少開端》、《地理開端》、《邏輯開端》,這四本書加上厥後的《物理開端》、《化學開端》、《生物開端》,並稱“石學七書”,連續在熙寧三年的六月份出版。
桑俞楚風俗性的摸了摸短鬚,說道:“但說無妨。”
不料司馬光也真是硬氣,二話不說就承諾了。遵循宋朝的常例,朝中大臣去處所仕進,在走之前有權力要求見天子一麵,或為撮要求,或為聽唆使,謂之“朝辭進對”。司馬光在朝辭進對的時候,所說的竟然還是要天子罷均輸、青苗、助役三法。天子豈能不悖然大怒,這個老頭真是固執普通的堅毅呀!
傳聞天子就曾經很當真的問王安石:“石越《三代之治》,能夠施之於世否?”王安石斂容答道:“此非臣所能知也。惟此中群情,很有迂闊之處,其謂耕者有其田,自井田崩壞以來,曆代無人能複之,如何能得耕者有其田?又謂廣立黌舍,臣覺得州縣立學,已屬不易,天下遍立,所費多少?此石越所未沉思矣。然其意甚善,亦一定無可采之處。”
蘇軾爽聲笑道:“雜學便雜學,古之君子,於典範以外,騎射博物、天文算術之學,無所不通。身兼數家之學的,本日也一定冇有。隻是如子明這般博學,彷彿天文地理無所不通,又如此年青,真是所謂生而知之者。”蘇軾有這等觀點,實在並不奇特,古人因為成見,常常覺得當代的儒生連算術都不會,實在中國當代,便是到明清八股橫行的期間,很多的儒生對於天文地理、算術植物以及占卜算卦,都是非常精通的,隻是他們受“君子不器”的影響,大部分人不肯意以全數的精力去研討這些,隻是當作一種專業的涵養,這一點上,和石越的立意就大有分歧了。
“自古以來,君為天、臣為地,君為乾、臣為坤,子明所謂議會,以士紳百姓群情官府,以黎庶與九五為一體,似有混亂陰陽乾坤之嫌?”王安禮謹慎的問道。
“那是天然。”
王安禮溫厚的一笑,說道:“子明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不過也真讓人難以駁難。隻是把工人之事當作賢人之事,隻怕士子們不太佩服。且這些東西,乃至不是工人之事,而是雜學。”
楚雲兒聽到石越和本身說話,本也蠻歡暢,可俄然聽到這兩句不太吉利的話,臉不知怎的,嚇得煞白,好一會才輕聲說道:“石公子,這離騷太不吉利了。換一曲柳三變的《定風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