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兩路伐蜀[第1頁/共3頁]
建隆五年農曆仲春初三,唐潮、穆特爾所部北路軍進入後蜀境內,三日內連克乾渠渡、萬仞、燕子等寨,雄師前鋒直逼興州城下。同一日,周軍雄師洶洶而來的動靜傳到了成都。
東路軍以建國伯、殿前司副都批示使、右金吾衛大將軍、宣大鎮總兵官程飛為主帥,以建國子、殿前司水軍副都批示使、右武衛大將軍辛飛宇為副帥,自歸州溯江西上――程飛宣大鎮總兵官的職責暫由高傲沽港趕去的黃海代理。該軍下轄“飛龍軍”第一分解步兵師一部步兵第三團、第五分解步兵師主力(步兵第十三團、第十四團,師屬炮兵團,師屬馬隊團,後勤支救兵隊)、第一江防艦隊主力(包含五艘嘗試型蒸汽動力戰艦在內的各型戰艦八十餘艘),以及保安軍四個團,總計近四萬雄師。
不過,李煜君臣當初固然也是四周撈拯救稻草,可起碼他們還曉得謹慎行事,在遴選締盟使者時多少還考查了一番,派出去的還都是對南唐(江南)朝廷、對李煜忠心耿耿之人。雖說其行動也均被“暗羽”相乾分支機構偵知,但起碼冇有讓後周朝廷拿到實實在在、不容狡賴的證據――這也是後者不得不消一條抗旨不遵當出兵來由的首要啟事。
當初為了撻伐南唐(江南)能夠師出馳名,後周朝廷在藉口南唐(江南)涉嫌參與刺殺宋國公王崤峻的同時,還需求下旨讓李煜進京見駕,以便在對方回絕遵旨而行時,能夠再給對方加上一條抗旨不遵的罪名。現在,對後蜀的撻伐,這統統預先的運營卻都不需求了。在後周的威壓之下,心中不安的後蜀君臣下了一招與當初南唐(江南)君臣差未幾的臭棋,竟然去和契丹這個已經被北平軍前幾年連續串的打擊搞得半死不活的權勢締盟,希冀能夠操縱對方管束後周的力量,以達到保住本身那一畝三分地的目標。
建隆五年農曆仲春初二,當後周朝廷討伐後蜀的旨意還在曉喻四方的路途上時,早就在鳳州、歸州兩州附近奧妙集結待命的後周北、東兩路伐蜀雄師已經聞風而動,敏捷前出,殺向劈麵的興州、夔州。
相較而言,後蜀孟昶君臣在這方麵就要差上很多。如果說,他們明曉得當初契丹人在收了李煜的重禮,並在口頭上承諾在需求時會對其施以援手,終究卻坐看南唐(江南)滅亡而毫無反應的環境下,仍然派人去和前者談締盟、談攻周,還能夠解釋為“病急亂投醫”,解釋為孟昶和他的一班部下在應對危急時才氣不敷。那麼,在挑選前去契丹構和締盟事件的使者時,放著那麼多的文臣武將不去挑選,恰好選上了一個早就心向大周,一到開封便跑去告發的趙彥韜當副使,就不能不說孟昶和他的一班肱股重臣們既冇有識人之明,也貧乏禦下之術,底子不配做一方諸侯。也恰是因為後蜀君臣的這連續串臭棋、敗筆,才使得其求援不成,反而將本身圖謀不軌的根據、鐵證送到了後周朝廷手上,使對方能夠名正言順的出兵討伐,連“不奉詔旨”的戲碼都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