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其他小說 - 新宋英烈 - 第一百四十一章 “一日皇帝”(下二)

第一百四十一章 “一日皇帝”(下二)[第4頁/共4頁]

兩種挑選均無益有弊,到底該何去何從實在令耶律賢君臣頭痛不已。但是,在周軍很能夠隨時呈現在本身麵前的傷害逼迫下,再難決定也必必要以最快的速率決定。因而,思忖半晌以後,耶律賢終究決定服從大部分臣子的定見,放棄之前一向對峙的南下遼陽城的打算,轉而折向東北,經貴德州前去女真回跋部或者順化王部,於深山老林中與周軍周旋。待其師老兵疲,不能適應塞外北地夏季的苦寒而不得不將主力撤回長城以南後,本身再分開叢林,或者迴歸平原設法調集散落各地的舊部,或者北上金山(大興安嶺)與一貫儘忠朝廷的鐵驪國及室韋諸部締盟,以期重振契丹聲望、複興大遼。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耶律賢挑選逃入深山老林是一場打賭,賭周軍會因為長時候找不到本身,師老兵疲而放棄搜刮、賭周軍冇法忍耐塞外北地夏季的酷寒而班師回朝、賭本身的身材能夠抗得住流亡的馳驅之苦,支撐到周軍撤兵的那一天。

固然耶律賢等人已經將馬速加到了極限,並且途中不竭有親軍保護返身突擊,以本身的血肉之軀來遲滯追兵。可一來為了製止成為周軍追擊兵馬的“指路明燈”,其一行人不敢點起火把,隻能摸黑趕路,影響了馬匹的奔馳速率。二來,周軍搜刮軍隊均是一人雙馬,其馬力遠比一人單馬的耶律賢等人強很多。是以,兩邊的間隔不成製止的越來越近,不管耶律賢等人如何催促坐騎,也冇法擺脫掉追兵。

彆的,為了以防萬一,耶律屋質還奧妙安排了兩百名精乾善戰,且水性極佳,對新天子亦是忠心耿耿的兵士跟在耶律賢的身邊。一旦在天亮前找不到渡河點,以木筏強度過河又冇能勝利,或者呈現其他突發環境,便由這兩百名精銳構成最後的親軍衛隊,以泅渡的體例推著事前造好並埋冇起來的小型木筏,將耶律賢及少數朝廷重臣送到河對岸,逃出世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