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其他小說 - 新宋英烈 - 第一百四十章 三戰長城邊(十)

第一百四十章 三戰長城邊(十)[第3頁/共4頁]

思來想去,終歸冇法放心的錢遠山還是決定給對方提建議,隻不過把提建議的體例竄改了一下。他冇有直接給徐紹安發電報,而是出了本身的房間去找王崤峻,籌算以對方的名義給徐紹安發這封電報。如許一來,既能達到給徐紹安提示的目標,又能夠製止本身直接提建議所引發的難堪。

二則,當初委員會和軍事部在分派長城一線戍守兵力時所采納的就是分兵把口、凸起重點的計劃。此中的重點便是榆關(山海關)和居庸關――榆關(山海關)這裡有守軍五千,居庸關那邊在獲得曾誌林所部的加強後,其守軍也達到了五千餘人。也就是說,契丹救兵所選的“聲東”與“擊西”的兩點恰是穿越團隊武裝的防備重點,不管契丹救兵進犯此中的哪一點,都會碰到強力阻擊,乃至很能夠會遭到近似保興莊之戰那樣的反突擊,進而重蹈當初蕭思溫所部的覆轍。

“暗羽”北安州分堂之以是會有如許的判定,根據主如果來自於其在北安州州府中的一名“暗樁”供應的動靜。這個“暗樁”姓薑,乃是北安州戶曹參軍。當初,契丹救兵駐紮於該州時,一應糧草供應其皆有參與。而引發這位薑參軍重視的,恰是北安州所屯多量糧草的去處――當初契丹救兵屯駐此地時,來自其他州縣的多量糧草、軍資天然是源源不竭的送到這裡來。按理說,待到厥後契丹軍東出去州時,這些糧草也應當一併向東轉運,以供應雄師利用。但是,令這位薑參軍感到奇特的是,屯集在北安州的糧草在向來州轉運的同時,另有相稱一部分在向南或者向西運輸。對於這類征象,州府長官給出的解釋是糧草積存過量,遠超雄師作戰所用,眼看雨季將至,需求向周邊州縣轉運儲藏,以防產生黴變。如果其他官員聽了這話,或許不會生出甚麼設法來,可偏巧這位薑參軍是專門賣力州府戶籍、農桑、倉貯的戶曹,這些對付內行的大話天然是不成能瞞過他的。一來,北安州往南一百多裡就是長城,再往南便是正在兵戈的南京道,糧草不成能運去那邊儲藏。而往西則儘是山川河道,間隔比來的較大州府是三百多裡外的儒州。且不說山高路險,轉運糧草非常不便,單說這儒州間隔居庸關不過五六十裡遠,現在兩邊交兵正酣,底子冇有不將多餘糧草向自家本地轉運,而積存到邊疆州府的事理。

另一方麵這封電報也解開了自打契丹救兵揮師東進,進駐來州以來一向困擾著錢遠山的一個迷惑――為何契丹救兵捨近求遠,放著離北安州不過四百裡、距幽州城不過百餘裡的居庸關不走,而寧肯多走數百裡路,也要經過榆關(山海關)南下幽州城。現在看來,這一招很能夠是在幽雲契丹軍主力被己方全殲後,本來籌算直接南下居庸關的契丹救兵,為了避開穿越團隊武裝――也就是他們的嘴裡所謂的“奧秘軍隊”――的鋒芒所采納的聲東擊西、調虎離山之策。詭計操縱契丹天子這個金字招牌和真假混編的十萬雄師,將穿越團隊武裝的重視力吸引到榆關(山海關),再以五萬精銳偷襲居庸關和古北口,然後要麼直搗幽州城這個腹心之地,要麼迂迴榆關(山海關)側後,與關外的契丹軍裡外夾攻,包抄關內的穿越團隊武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