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其他小說 - 新宋英烈 - 第一百一十二章 對峙保興莊(六)

第一百一十二章 對峙保興莊(六)[第2頁/共3頁]

“大哥,非是兄弟我情願如此,隻是自打北伐以來,我大周軍一起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即便在固安城碰到了些許費事,卻也不過是多擔擱了幾日、喪失不到兩千人,且終究順利霸占了該城。可兄弟我本日之敗死傷遠超固安城下數倍,不但冇能霸占任何一座城池,也冇能毀滅遼軍大隊,反而還喪失了多量糧草輜重,可稱得上是我雄師北伐以來第一次,也是最大的一次敗仗。這一敗對我軍的軍心士氣必然打擊極大,對此後的戰局亦會有極其倒黴的影響。以陛下對北伐所寄但願之高,當初不顧群臣反對,執意持續北伐的決計之大,又如何能夠會寬恕兄弟。與其到禦前去受死,不如在這裡自行了斷,也算全了大丈夫的名節。”劉光義有些心灰意冷的為本身的他殺行動辯白道。

趙匡胤一番話說得劉光義無言以對,特彆是最後一句,說他如果他殺,便是置柴榮於不仁不義之地,更是像劉光義這般忠於朝廷、忠於天子的將領所不能接管的。是以,劉光義向趙匡胤一抱拳,說道:“大哥經驗的是,是小弟將此事想的太簡樸了。”

說罷,劉光義從腰間抽出佩劍,就往本身的脖子上抹。周軍此敗趙匡胤當然也非常痛心,但是他很清楚此番大敗劉光義作為主將雖難逃其咎,但一來這絕非劉光義一人的任務,二來其是否罪當一死需由當明天子來決定,而不是他這個做臣子的能夠代替的。是以,不等劉光義手中的寶劍靠近他本身的脖子,趙匡胤手中的盤龍大棍已經向前一探,正磕在劉光義的寶劍之上,“鐺”的一聲脆響,劉光義的寶劍回聲脫手。

究竟證明,趙匡胤所料不錯。柴榮固然對後軍此戰戰死七千餘人、受傷一萬餘人、隨軍兩萬夫子隻剩不敷半數,特彆是其一向引覺得傲的“神機軍”喪失過半肉痛不已。但一來後軍斬殺的遼軍也有近兩千人,算得上是大功一件。二來正如趙匡胤對劉光義所說,此次敗北柴榮負有不成推辭的任務,他那道令前、中軍與後軍擺脫的旨意算得上是後軍遭此慘敗的首要啟事之一。以是,柴榮在痛心、悔怨之餘,既冇有砍了劉光義的腦袋,也冇有剝奪他的兵權,而是好言安扶了一番,並命後軍殘部與中軍一起持續北進,以防遼軍再故伎重施。

彆的,能在柴榮已經明白表示稍後再見徐紹安的信使,且當時世人正在商討軍機大事的環境下,他趙匡胤能夠挺身而出,去處當明天子建議應當停止軍議、馬上召見信使,已經是非常難能寶貴的了。這一點遠比當時在場卻對徐紹安提早派來信使的事毫無反應,或者內心有些觀點卻不敢提出的其他將令要強很多了。

趙匡胤聞言卻搖點頭,見除幾名親信兵將外,旁人都離得很遠,這才說道:“當明天子乃是聖君、明君,其行事雖多有暴躁、剛強之處,但對臣子卻向來獎懲清楚。汝本日之敗汝本身雖難辭其咎,但以愚兄看來,卻一定就隻要死路一條。一則,前軍、中軍加快前行,後軍墊後緩行乃是陛下的旨意,而非你劉光義自作主張,賢弟遵旨行事何罪之有。二則,遼軍派出萬餘精騎迂迴我軍背後,火線的探馬、邏騎卻毫無發覺。待到徐廂主發明遼軍意向,報到禦前之時,遼軍已經開端對賢弟的後軍建議偷襲。若說有罪,也是標兵及前鋒之罪,與賢弟有何相乾。三則,賢弟突遇敵襲,卻能臨危穩定,批示部下布好這三座車陣,不但保住了數千兵將的性命,還殺傷多量遼軍。倉促間以兩萬步兵對陣萬餘遼軍馬隊,卻能將遼軍逼走,這即便算不上甚麼大功,卻也毫不是甚麼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