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其他小說 - 新宋英烈 - 第一百一十二章 “霸王行動”(下二)

第一百一十二章 “霸王行動”(下二)[第2頁/共3頁]

就在徐紹安看著輿圖,思忖耶律撻烈能夠的挑選時,大帳的帳簾一挑,親衛將一名探馬帶了出去。那名探馬進得帳來,當即單膝跪地稟報導:“稟大帥,耶律撻烈已於昨日拔營起寨,率八萬雄師往錦州方向而去,大定府由其副將統領不到三萬人馬扼守。”

因而,耶律撻烈一麵命人與南下的兩萬精騎獲得聯絡,以求兩邊能調和分歧,從東、北兩個方向同時對永樂城下的北平軍建議打擊,解錦州之危。一麵催促麾下雄師抓緊趕路,以防北平軍發明遼國救兵已到而有所防備,或者乾脆出兵撤退。畢竟在耶律撻烈看來,以包含兩萬精騎在內的十萬之眾,對於一萬餘北平軍,固然一定能獲得全勝,但賜與敵軍必然殺傷、迫使敵軍放棄進犯錦州的打算還是有能夠的。而如許一場勝利,對於一向以來在對北平軍的戰役中隻要慘敗這一種結局的大遼朝廷來講,絕對是難能寶貴、感化龐大的。並且,有如許的一件大功績在,就算今後丟掉了中京道其他州縣,來自官家和朝廷的苛責又會少些。更何況,作為一員將領、作為一名契丹懦夫,耶律撻烈也是非常巴望能夠由本身來締造如許一個巨大功勞的。

完成了為兒子取名的“巨大”工程,徐紹安便坐回到帥案以後,開端靜下心來,踏結結實的研討起案上的輿圖,揣摩著被他所率的這支疑兵釘在大定府快半個月的耶律撻烈,在北征軍兵臨錦州城下時會有甚麼樣的行動。

當然,為了有效吸引敵軍重視,並使敵軍堅信本身這邊纔是北平軍北征軍主力,徐紹安這邊也做了充分籌辦。一方麵,在出長城之前,徐紹安高調在北平城及北平至遵化沿線各府縣表態,大肆鼓吹本身即將帶兵北征的動靜。另一方麵,為共同徐紹安的行動,軍事部還將多量人馬在長城沿線來往變更,製造雄師即將出塞的假象。並且采取晝入夜出、明入暗出的體例,在白日大張旗鼓的將各部人馬調進盧龍山下的所謂“北征大營”,以利誘敵軍的細作和探子。待到深夜,再悄悄將白日入營人馬的大多數調出大營、回返長城以內。如此周而複始,便在敵軍完整冇有發覺的環境下,以五千“保安軍”勝利製造出了三萬多近四萬雄師進駐盧龍山下“北征大營”的假象,有效管束住了敵軍援兵主力。

按照“霸王行動”打算,當錢遠山、曾誌林、黃海、穆特爾等人率陸海聯軍一起北上時,徐紹安這個掛名的“北征軍都擺設”便一如宿世二戰末期“霸王行動”中的鐵血將軍巴頓普通,大張旗鼓的帶領“雄師”自古北口和遵化縣出長城,於盧龍山下紮起大營,做出一副即將揮師北進、直搗大定府的架式,以吸引耶律撻烈所率契丹救兵主力的重視力,使其將防備重點放在大定府一線,從而為真正的北征軍一舉拿下錦州締造無益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