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難啃的“硬骨頭”[第2頁/共5頁]
當然,固然派了求援使者,但深知草原情勢的耶律沙,並不真的以為賣力彈壓這些個草原部族烏古敵烈統軍司和西北路招討司的契丹駐軍會冒著草原諸部族順勢背叛、暴動的風險,遣雄師來援助本身。要曉得,即便是以往大遼強大期間,草原諸部族也是時服時叛,更遑論現現在大遼式微,自周軍北侵以來遼軍更是未有一勝的環境下,隻怕這些個草原部族不但不會幫手大遼這個名義上的宗主,反而會藉機落井下石、趁火打劫、起兵背叛,掉轉刀槍對大遼烏古敵烈統軍司和西北路招討司動手。更何況,就算草原諸部族不在背後插刀,此前已經奉韓匡嗣韓留守之命派出上萬兵馬前到臨潢府助戰的兩司,倉促之間也不成能再派出多少救兵來與周軍對抗了。以是,對耶律沙來講,派人要求援兵不過是一種下認識的反應,真正靠得住的還是保衛祖陵的五千契丹本族兵馬——至於那臨時調集起來的兩千守陵戶青壯,因為此中大多是漢人和渤海人,麵對洶洶而來的周軍,耶律沙並不希冀他們能以死相拚,最多也就是充充門麵、擺擺模樣,併爲加強城防、加固防備工事當伕役罷了。
當然,獎飾也好,慨歎也罷,都不過是楊新和王峰腦海中一閃而過的動機,因為在他們內心最首要的還是定時完成作戰任務。是以,拿下祖州長霸城後,不過略做休整,二人便分為兩路。主力由楊新帶領,留在祖州長霸城內打掃疆場、規複次序,並派部分兵將在隨行漢人領導的引領下,去四周山嶺之間尋覓那些因為遁藏戰亂而藏身此中的漢人、渤海人百姓,一來停止安撫,二來也是疏導大師返回故裡,踏結結實的過日子。畢竟周軍北伐不但是要光複漢唐故鄉,更首要的還方法受住在上麵的百姓群眾——特彆是漢人百姓。與此同時,王峰則帶領一支由“飛龍軍”第一分解步兵師二團、第一炮兵團一部、第一馬隊團一部以及“保安軍”兩個團共近一萬人構成的偏師持續西進,前去間隔祖州長霸城約五裡的祖陵,毀滅掉扼守在那邊的兩千契丹軍,以便完整結束祖州之戰。
不過,讚歎歸讚歎,仗該打還得打。在將全部祖州長霸城團團圍住,並通過量方察看和刺探體味到城內的大抵環境後,楊新於建隆七年農曆四月初十一早命令攻城。
顛末近半個時候的戰役,兩支突擊軍隊終究在內城東門興聖門下會師,並在長久交換後再次兵分兩路。北突擊群沿寬近五十米的城中大道向外城(東城)東門望京門方向進犯進步,掃蕩東城的契丹守軍;而南突擊群則以配屬的無後坐炮轟開表裡(東西)城之間的貫穿南北、高近兩丈的城牆,殺入內城(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