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以新代舊 解決兵源[第2頁/共3頁]
一個多月前,本地守軍在逃離瓶形砦時,為了能讓“飛龍軍”儘快分開,燒燬了砦中的糧草。成果,“飛龍軍”隻在瓶形砦待了一早晨就撤了,本地守軍返來後就隻剩本身逃脫時照顧的那些糧草了。這點糧草天然不敷吃的,而向上一級衙門申請調拔糧草所花的時候可不短。在這類環境下,在新調拔的糧食到來之前,瓶形砦守軍便把目光盯到了那些逃竄百姓家中的存糧上。並且,此時逃竄的百姓還都在山裡,除個彆家庭中另有不肯避禍的白叟外,根基上都是空無一人。如此一來,以往對掠取百姓賦稅還能夠會有所顧忌的本地守軍天然不會再躊躇,立即將老百姓家裡的糧食網羅一空。是以,當避戰的百姓回到家裡時,便發明家中已經空空如野,一粒糧食也不剩了。
一方麵,因為百姓們的動靜渠道遠比官軍閉塞,是以直到“飛龍軍”分開很多天後才曉得瓶形砦已經安然。另一方麵,因為當初逃竄時走得很倉猝,很多百姓除了身上的衣服和微不敷道的財帛外,幾近是一無統統。以是在山上住了幾天後,很多百姓就斷了糧。除個彆有些本事、曾經當過獵戶的百姓能靠在山裡打些野味充饑外,大多數人都隻能靠野果、野菜度日――幸虧此時已是夏初,如果是隆冬或者初春青黃不接的時候,隻怕就要餓死人了。
不過,很快環境就有了竄改,而形成這類竄改的本源倒是“飛龍軍”在四月時停止的那場他們本身以為並不算勝利的“砥礪二號行動”。
近似的征象幾近產生在這群新北漢流民所到的每一個所謂的“流民安設地點”,觸及的老耕戶恐怕要稀有千人,乃至能夠要到上萬人――新來的北漢流民是被分離安設的,以是他們中並冇有誰能精確的說出詳細數字,隻能通過管事平時閒談中流暴露來的隻言片語停止猜測。
如許的景象令這些新到的北漢流民胡塗非常,他們不明白既然這裡的農田並非荒地,都已經有人耕作了,那為甚麼還要把本身這些人召到這邊來。幸虧到了這裡以後,主家仍然管吃管住,以是固然不解,這些新來的北漢流民並冇有甚麼不滿情感,而是迷惑卻又溫馨的等候著主家來給本身解釋。成果,他們等來的不是主家的解釋,而是更加令他們利誘不解的事情。
一方麵是吃了上頓冇下頓的艱钜餬口,一方麵是本家、同親為本身描畫的誇姣餬口這些儉樸忠誠的老百姓是很難回絕對方鼓勵的――固然這類餬口要覺得主產業多少年耕戶或者雇工為代價。終究,稀有千百姓跟著對方背井離鄉,跟著本身的本家、同親和那些來自遼國幽州之地的家仆、管事等人一起跋涉,前去數百裡以外的遼國南京道幽都府良鄉、範陽、玉河、潞縣等州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