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戰群儒(二)[第2頁/共2頁]
此番戰事,幾近隻靠她一人之力,力挽狂瀾,扶大廈之將傾,她確切有如許的資格。
此番話,厥後被記入大魏的史乘,被稱為定國之策。
經此一事,很多大臣都熟諳到了安雅的聖寵竟是到了此等的境地。凡她所奏之事,無有不準者,一時之間湊趣巴結之人絡繹不斷,讓她頭疼不已。
“諸位臣工都是我大魏的擎天之柱,今後朝堂之事還要仰仗諸位。朕覺得安大人的發起可行,著日安排與遼國的媾和事件,各款項由尚書省禮部製定,互市互市之事歸戶部統領,朝會後各自製定條疏,三日內呈給朕過目。至於和親人選,由朕親身從遼國皇室當選定。”李智宸安穩的腔調,給此次清議定下了一個基調,不管是心甘甘心還是心胸憤激,都無人再敢提滅了遼國的話。
勤政殿中,門下省、樞密院並尚書省各官員,總計百餘人。經此清議,有人對安雅至心佩服,亦有民氣中鬱結難下,暗中圖謀,此為後話。
“王大人,你身為禦史台的諫官,也是飽讀詩書之人,目光怎能如此短淺!”她涓滴不睬會王大人的諷刺之聲,接著說道:“我們現在將倉中積存的舊穀放到邊城出售,調換戰馬,不但能充分國庫,更能免除烽火,何樂不為?”
張大人倉猝說道:“此物確切是好東西,怎可因老臣一人之故而遭棄,那臣難道千古罪人。”
說罷,又拿出幾張圖紙,遞給門下省的眾大臣:“這些彆離是用於灌溉,耕作,乃至水利設施,若能推行天下,糧食產量當不止翻一番。”
她再拜道:“保國度之安危,扶大廈之將傾,應仰仗足智多謀的將軍和不畏存亡的兵士。商定國策,匡扶社稷,應服從那些視百姓為子民,恐懼強權,秉公法律之人的定見。官員各司其職,各營其事,我大魏如何能不強大?”
舒大學士卻還是對峙:“西北蠻夷狼子野心,豈是如此就能滿足的,如果開放邊疆,蠻子趁虛而入,犯我大魏國土,安大人要如何?”
安雅暗道:“科學技術纔是第一齣產力,你們這些前人哪能和我比?隨便放出幾個過期的技術,也是你們聞所未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