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是有點過分了的感覺[第7頁/共10頁]
?穆宗期間
“遼”、“契丹”二號的本義,“契丹”可解為“镔鐵”,乃民族之號;“遼”則國號,得名於遼水。也有學者以為“遼國”一號得名於“遼遠”之意。有學者研討“遼”與契丹語“遼”的內涵,誇大遼“雙國號製”的意義。也有學者主張主張契丹是改“晉”為“大遼”,而非改“契丹”為“大遼”[25]。
遼朝國號變遷
遼設南麵官和北麵官雙軌官製,以“本族之製治契丹,以漢製待漢人”。北麵官治宮帳、部族、屬國之政,南麵官治漢人州縣、租賦、軍馬之事,因俗而治。大部分官名及職掌因循唐製,並參照五代和宋朝的官製。官有實授、遙授之分。職事官與散官及階、勳、憲銜、冊封、食邑戶數等配套。遼代官名多有契丹語官名,如林牙即翰林,惕隱掌管皇族政教,夷離畢掌管刑獄,乙裡免為誥命夫人,等等。
而頭下軍州是遼朝一種特彆建置。契丹貴族將所俘掠的人丁,建立州、軍安設,督迫其為仆人勞作。遼諸王、外戚、大臣所擁有的頭下軍州可建城郭,其他隻能有本身的頭下寨堡。頭下軍州多設在潢河道域契丹住地。俘戶主如果河北、山西的漢人和東北地區的渤海人。頭下州縣稱呼,常采取俘戶客籍州縣稱呼,如俘衛州民,建衛州;俘三河縣民,建三河縣;俘密雲民,建密雲縣等。頭下軍州的軌製到遼聖宗期間逐步拔除[28]?。
982年遼景宗病逝,遼聖宗繼位,尊蕭綽為皇太後,並由蕭太後攝政。當時蕭太後30歲,遼聖宗12歲,而蕭太後之父蕭思溫於970年被害,無嗣,使得蕭太後也冇有外戚能夠依托。而諸王宗室二百餘人擁兵自重,節製朝廷,對蕭太後及遼聖宗構成了莫大的威脅。蕭太後先重用大臣耶律斜軫、韓德讓參決大政,南麵軍事委派給耶律休哥,撤換一批大臣,並命令諸王不得相互宴請,要求他們無事不出門,並設法消弭他們的兵權。在這些行動後,遼聖宗和蕭太後的職位才穩定下來。蕭太後攝政二十七年,後據傳再醮韓德讓(詳細記錄有爭議)。在她在朝期間停止鼎新,並且勵精圖治,重視農桑,興建水利,減少賦稅,清算吏治,練習軍隊,使遼朝百姓敷裕,國勢強大。1009年遼聖宗親政後,遼朝已進入鼎盛,根基上持續蕭太後在朝時的遼朝風采,反對酷刑峻法,並且製止貪汙事件。[29]?在文教方麵,遼聖宗實施科舉,編修佛經,佛教極其流行。在位其間四方交戰,對宋戰役頻頻得勝,俘獲號稱楊無敵的宋朝名將楊繼業[28]?。
遼朝如同宋朝,也有五京軌製,主如果為節製因戰役獲的地盤而設置的,或是因為爭奪一地而設置的進步基地。
而後,遼朝貴族耶律大石在西北調集殘部,節製了蒙古高原和新疆東部一帶。1130年,因為遭到金兵的壓迫,耶律大石決定放棄蒙古高原,率部西征。1132年,耶律大石在葉迷立(今新疆額敏)稱帝,史稱西遼(西方稱為黑契丹或哈剌契丹),都城虎思斡魯朵[27]?。西遼曾一度擴大到中亞,成為中亞強國。1143年,在耶律大石身後,西遼經曆蕭塔不煙、耶律夷列、耶律普速完、耶律直魯古與屈出律的統治。最後1218年被成吉思汗的蒙古軍隊滅亡,立國凡87年[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