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犒將士趙普辭官 宴群臣宋琪賦詩[第1頁/共3頁]
恩敷喜動萬方民,禦極龍飛際賢人。
優遼未下中原患,忘懷當年保治難。
聖主飛龍俗美淳,乾坤老是普通春。
聖治及將休運啟,嘉祥日送好音頻。
秦王等既出後苑,暮過楚王元佐門首。元佐,帝宗子,少聰明,貌類帝,帝鐘愛之。後發瘋疾,時以新瘥不預。聞樂聲透於堂中,問擺佈曰:“是誰夜過府門,而噪音透辟?”擺佈曰:“本日聖上宴諸王、武臣於後苑,皆較射為樂。適秦王射勝,賞齎馬、袍而出,顛末門首,送從之噪音也,”元佐怒曰:“彆人皆侍上宴賞,我獨不在,是棄我也。”因發奮喝酒,至夜深,放火焚其宮室。城中大驚。官軍一時赴救不滅,可惜雕梁畫棟,繡閣瓊樓,儘成灰燼。次日,太宗知其由,下詔廢元佐為庶人,遷於均州安設。旨令已下,元佐懷慚無及,帶從人徑赴均州。不題。
次日,趙普辭罷丞相之職。帝曰:“朕與卿自布衣知遇,且朝廷賴卿攙扶,何故辭職為哉?”普曰:“臣已老邁,不能理繁,乞陛下憐巨枯朽之體,允解政事,則存亡而肉骨矣。”太宗見誠心之甚,遂允其請,罷普為武勝軍節度使。普拜受命,本日告彆。
侍班上聖擬旒疏,融煦昭然德意孚。
解聘暫酬卿所誌,休教一念遠皇都。
浩浩舜恩邦儘戴,巍巍湯惠士皆親。
微臣有愧無能補,鼓勵昇平沐化新。
飽暖四方鹹底定,供輸百姓自無虞。
第十四回 犒將士趙普去官 宴群臣宋琪賦詩
賢人發難,動出萬全。百戰百勝,不如不戰而勝。若重之謹之,蠻夷不敷吞,燕薊不敷取。自古疆場之難,非儘由蠻夷,亦多因邊吏擾而致之。若緣邊諸塞,撫禦得人,但使峻壘深溝,蓄力養銳,自逸以處,寧我致人!所謂擇卒不如擇將,任力不及任人。如是則邊鄙寧,而河北之民獲歇息矣。臣又聞:“家六合者,以天下為心。”豈止爭尺寸之土,乘蠻夷之勢罷了!是故賢人先本而後未,安內以攘外。是知五帝三王,未有不先底子者也。堯舜之道無他,廣推恩於天下之民爾。推恩者何?在安而利之。民既安利,則蠻夷斂衽而至矣。
亂世願賡儒館頌,德音榮對玉墀春。
詔旨既下,京都士民,無不歡騰。至期,太宗親身與群臣登丹鳳樓,觀士民樂飲。自樓前至朱雀門,設音樂,作山車、旱船來往;禦苑至開封諸縣及諸軍,樂人擺列於通路。音樂齊奏,觀者滿城,繁華非常。先人有詩斷曰:
帝即命軍校於後苑隙地,立起箭垛,離百步為界。武官分為兩隊:諸王穿紅,將帥穿綠。詔旨既下,各帶雕弓長箭,跨鞍立馬聽候。帝傳今曰:“能有射中紅心者,賞與駿馬、錦袍;射不中者,降出藩鎮調用。”道聲未罷,紅袍隊裡一人,驟馬持弓而出,眾視之,乃秦王廷美也。勒動其騎,挽弓架箭,指定紅心發矢,正中其處。看者悄悄稱奇。廷美射中紅心,竟跳上馬,於太宗禦前請命。大宗喜曰:“吾侄技擅穿楊,真可禦武。”遂賜袍、馬。廷美謝恩而退。忽穿綠班中一將,湧身而出曰:“小將願試一箭。”視之,乃是大將曹彬。縱馬開弓,拈弦架箭,一矢正透紅心。觀者無不歎羨,曹彬亦上馬,拜伏於禦前。太宗深加撫勞,賜馬、袍而退。是日君臣儘歡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