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臘八[第1頁/共3頁]
銀龍寺的福壽粥遠近聞名,傳聞這福壽粥是用佛前供奉了九九八十一日的乾果、江米等供品熬煮而成,由明台大師親身誦經祈福,吃了以後能增加福壽。結下善緣。由此不但甘泉縣四周的百姓會到銀龍寺接管佈施,就連隔壁州縣也多有信眾聞名而來。也恰是是以,銀龍寺內本日人多稠濁,每年都會呈現一些趁亂作案的柺子,這也是張氏冇讓徐向晚兄妹幾人到寺裡上香求粥的啟事。
飯後,院門終究再次響起了拍門聲。小九跳下長凳,從速滿臉笑容地跑去開門,一邊跑一邊鎮靜地喊道:“謙萸哥,謙萸哥。是謙萸哥來了嗎?”
地裡的豌豆尖長勢極好。六畝地的豌豆尖五郎一小我天然冇法摘得過來,張氏和徐秋怡都說要去地裡幫手,不過被五郎和徐向晚禁止了,畢竟她們二人的好處是做針線,如果將手弄粗糙了,毀了繡莊的布料就得不償失了。
福壽粥未幾,每人隻夠吃一碗,吃完以後便隻能吃韓七送的臘八粥了。
夏季家白日短,約莫隻在地裡乾了一個時候的活兒天便黑了下來。
彆看小九人小,但是行動卻非常矯捷,並且乾活利索,豌豆尖掐得又快又潔淨,竟隻比徐向晚、五郎掉隊小半行。
小九絕望地耷拉下了腦袋,嘟著嘴向徐向晚抱怨了幾句便乖乖地跟著用飯去了。
沈謙萸臨走前給五郎留了一封手劄,讓沈掌櫃帶了來,信中透暴露對五郎一家的頗多不捨,又聘請五郎幾人此後到府城沈家找他玩兒,並稱會儘快找機遇來郭家鎮看他們。彆的,沈謙萸還留了一些小孩子玩的小物件給小九,又伶仃給每人籌辦了一份節禮,給張氏、徐秋怡、徐向晚的是每人一套頭麵、一套江浙秀源坊的胭脂水粉,給五郎和小九的則是一人兩套文房四寶、兩套冊本。
本日是臘八,恰好韓七送了銀龍寺的福壽粥以及臘八粥來,徐向晚一家便冇再做飯,將粥熱了熱,就著食盒裡香味濃烈的鹹菜、包點吃了。
韓七這一趟來,指導了五郎一些讀書上的事件,又體貼了一下稼穡,坐了一小會兒便分開了。
與福壽粥比擬。臘八粥就精美了很多,食盒裡分上基層裝了甜、鹹兩味粥。甜粥由紅棗、薏仁、百合等物熬製而成;鹹粥則由乾貝、蝦仁、火腿等物熬製而成。甜粥甜糯適口,鹹粥鮮香四溢,比之徐向晚家常日裡的高梁米粥。的確就是人間甘旨。
艾蒿米果是甘泉縣一帶的特性小吃,將田埂山頭采來的嫩艾葉揉碎,與糯米粉均勻異化後,揉成圓餅狀,再將臘肉丁、香豆豉、蒜末放在一起炒香作餡兒,最後用粽葉包了在蒸籠裡蒸熟,吃起來暗香適口,彆有一番風味,是甘泉縣一帶家家戶戶都愛吃的小吃食。
到郭家鎮時天是亮了,卻生了濃濃大霧,不過丈許之距,便是影影綽綽,如入瑤池仙宮,仙氣渺渺,倒也彆有一番風情。(未完待續)
氣候冷了,現在家裡有了進項,也有了些餘錢,張氏是個無能的婦人,便用糯米釀了醪糟米酒。沈掌櫃一起冒寒而來,張氏便與徐秋怡一起煮了幾碗醪糟雞蛋端到客堂接待他和車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