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其他小說 - 依然女生呀呀嘿 - 杜鵑*不如歸去

杜鵑*不如歸去[第1頁/共3頁]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又見杜鵑花。

——李白《宣城見杜鵑花》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發作,李白在廬山避居。戰亂的第二年,李白應永王李璘之邀,下山投其幕府。彼時,濟世還是豹隱,李白亦有過躊躇,但終究他還是插手了朝廷的平叛,希冀能再次實現本身的報國之願。

卻亦占有我鄉愁的一部分。

巴蜀是李白的故裡。

這一首詩,是李白的暮年之作。

因為各種人緣,蜀人極愛杜鵑,僅峨眉的杜鵑種類就達到了三十多種。

但是,放逐之前,他的萍蹤踏遍大江南北。無官一身輕,喝酒吃苦,賦詩抒懷,那是東風般的遊曆。放逐以後,他雖仍然行跡於東南一帶,偶寄於人籬之下,但已是斷梗流落,秋葉般無依……期間,他來回於宣城與金陵舊地達兩年之久,以才情依報酬生。可謂老景寬裕,風月苦楚。

杜鵑花,峨眉山佛家稱為桫欏花,據佛經《阿含經》說,釋迦牟尼初期成佛的毗舍婆,就是在這類桫欏花下悟道而成的。

成為永王的幕僚以後,李白歡樂又自大。在軍中,他寫下多首《永王東巡歌》,豪情而浪漫:“三川北劣亂如麻,四海難笨似永嘉。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湖沙”,他自比謝安,能使王朝東山複興,他乃至覺得,政治能與他腹中才調一樣,調配自如,他還為本身假想了將來——功成以後,便效仿範蠡,激流勇退,泛舟清閒於五湖之間,度詩酒韶華。

故鄉後山有大片映山紅。腐敗後,花會儘情地開起來。它們是山林中的小矮子,生在半人高的灌木叢裡,一簇簇的,開著紅豔豔的花,色彩極其歡騰。童年之時,花開的季候,孩子們都會上山去采摘,彷彿一場山村裡的嘉會。阿誰時候隻曉得映山紅煞是都雅,采著好玩,花還能夠吃,常常就著花枝一塞一滿嘴,再咧著嘴笑。現在想想,那也算是用舌尖的酸甜,安撫餬口的清簡,隻是在阿誰年紀,不曉得甚麼叫悲切,甚麼是斷腸。

“杜鵑花與鳥,怨豔兩何賒。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宣城又見杜鵑花。每年的春三月,子規仍然日夜鳴叫,不如歸去,不如歸去……他是真的歸去了,醉醺醺地循著子規的叫聲,循著杜鵑的花香,攜著一縷詩魂,去了他的故鄉——巴蜀。那邊的杜鵑,開成了陸地……天府一樣。

附:

宣城三月,杜鵑花踐約怒放。

相傳望帝是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厥後禪位退隱,不幸國亡身故,身後魂化為鳥,暮春之際,日夜哭泣,其聲哀怨而短促,清脆而密意,好似在說著“不如歸去,不如歸去”,令人聞之斷腸。口中鮮血落入山中,遂化為杜鵑。

華岩號新羅隱士,白沙道人,離垢居士等,老年自喻“飄篷者”,福建上杭白砂裡人,後居住杭州。華岩作畫力追古法,花鳥尤佳,又善書,能詩,時稱“三絕”,是揚州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筆下的花鳥,意境清爽漂亮,極具精魂,花朵猶聞其香,禽鳥毛羽詳確疏鬆,毫毛畢現,筆法細緻而詭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