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 權學士權認遠鄉姑 白孺人白嫁親生女[第2頁/共9頁]
翰林靦內疚腆,冒莽撞失出來,見那孺人起來,翰林叫了“女人”一聲,唱了一喏,待拜下去。孺人一把扯住道:“行路辛苦,不必大禮。”孺人含著眼淚看那翰林,隻見眉清目秀,一表不凡,不堪之喜。說道:“想老身出京之時,你隻要兩歲,現在長成得這般好了。你父親現在還健麼?”翰林冒充掩淚道:“棄世久矣!侄隻為眼底冇個親人,見父親在時曾說有個女人嫁鄙人路,以是小侄到南邊來遊學,專欲尋訪。昨日偶見月波庵妙通師父提及端的,方知女人在此,特來拜見。”孺人道:“如何聲口不象北邊?”翰林道:“小侄在江湖上已久,愛學南言,以是變卻鄉音也。”翰林叫權忠奉上禮品。孺人歡樂收了,謝道:“嫡親骨肉,隻來相會便是,何必多禮?”翰林道:“客途乏物貢獻女人,不必提及,且喜女人安康。昨日見妙通說過,已知姑夫不在了。適間該位是表弟,另有一儀表妹與小侄同庚的。在麼?”儒人道:“你姑夫在時已許了人家,姻緣不偶,未過門就斷了,現在還是個冇吃茶的女兒。”翰林道
“也要請相見。”孺人道:“昨日去燒香。感了些風寒,本日還冇起來梳洗。老是你在此還要久住,兄妹之間經常能夠相見。且到西堂安下了行李再處。“一邊分付排飯,一手拽著翰林到西堂來。打從一個小院門邊顛末,孺人用手指道:“這裡頭就是你妹子的臥房。”翰林員邊悄聞得一陣蘭麝之香。心中好生逢幸。那孺人陪翰林吃了飯,下落他行李在書房中,是件安設伏貼了,方纔出來。權翰林到了書房中,想道:“特地冒認了侄兒,要來見這女子,誰想尚未得見。幸喜已認做是真,留在此居住,遲早必定生出機遇來,不必性急。且待明日相見過了,再作事理。”
此詞名《桃源憶故交》,說著人間物事有些好處的,固然一時拆開,厥後必然遇巧得合。那“豐城劍氣”是如何說?晉時大臣張華,字茂先,善識天文,能瓣古物。一日,瞥見天上鬥牛分野之間,寶氣燭天,曉得豫章豐城縣中當有奇物出世。有個朋友雷煥也是博物的人,遂選他做了豐城縣令,托他到彼,埋頭為訪尋發光動天的寶貝,分付他道:“光中帶有殺氣,此必寶劍無疑。”那雷煥領命,到了縣間,看那寶氣卻在縣間獄中。雷煥領了從人,到獄中絕頂去處,公然掘出一對寶劍來,雄曰“純鉤”,雌曰“湛盧”。雷煥自佩其一,將其一獻與張華,各自寶藏,自不必說。厥後,張華帶了此劍行到延平津日,那劍忽在匣中躍出,到了水邊,化成一龍。津水當中也鑽出一條龍來,湊成一雙,飛舞昇天而去。張華一時驚奇,清楚曉得寶劍通神,隻水中這個出來湊成雙的不知何物,因遣人到雷煥處問前劍地點。雷煥回言道:“先曾渡延平津口,失手落於水中了。”方知兩劍分而複合,以此竄改而去也。至古人說人緣剛巧,多用“延津劍合”故事。以是這詞中說的恰是這話。現在說一段人緣,隔著萬千裡路,也隻為一件物事拚整合了,深為奇巧。有詩為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