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遊戲民國 - 九十九 驚變 一
翻页 夜间

九十九 驚變 一[第1頁/共3頁]

按照吳佩孚的擺設,討伐張作霖的雄師兵分三路,第一起軍以彭壽莘為總司令,率領三個師(十5、9、二十三)人數約4萬,在山海關方麵對抗張學良批示的奉軍第1、全軍,是此戰的主力。

求保舉,求保藏,求安撫,各位走過路過不要錯過,有票票就砸兩張,甚麼票無所謂,感覺勉強過得去就保藏一下。嗚嗚,就權當是鼓勵新人吧。感謝。

如何直係內部也有人反對吳佩孚?本來這個和吳佩孚要同一軍權有關,當時中國軍閥都是雄師閥套著小軍閥,而北洋各派軍閥則以師為最大單位,各路兵頭不管官做到多大,這個師長的位子老是要死死抱住的。比如吳佩孚本人就是第三師師長,齊燮元是第六師師長,王承斌是第二十三師師長,鄂督蕭耀南是第二十五師師長,魯督鄭士琦是第五師師長,豫督張福來是第二十四師師長,“馬桶將軍”王懷慶是十三師師長,“基督將軍”馮玉祥是十一師師長。總之各路的督軍、巡閱使都不肯放棄師長的兵權,而兵權加上處所政權那天然就是軍閥了。吳佩孚固然本身是軍閥,但是他的抱負倒是同一中國,讓中國擺脫軍閥混戰的局麵,要做到這一點那他也要“毀滅”軍閥,詳細的體例就是把各督軍、巡閱使兼任的師長都給擼了,以達到“軍政分離”。從這一點來講吳佩孚和孫中山倒是有共同點的。隻是孫中山在某隻大胡蝶的效應下很順利的做到了這一點,而吳佩孚想要同一軍權,擼掉各兵頭師長的儘力卻遭致直係高低的分歧反對,此中最努力的就是馮、齊、王三位大將。能夠說,在此次反直大戰開端之前,直係軍閥權勢就已經有分崩離析的苗頭了。

不過此次“四照堂點將”卻呈現了所謂的不祥之兆,本來吳佩孚的此次點兵從17日下午2點一向到半夜12點,成果正巧趕上“拉閘限電”,在吳佩孚點將的最後時候,點到他本身的大名之時,全部總統府的電燈全滅,彷彿真是不大吉利。

第二路以“馬桶將軍”王懷慶為總司令,率領第十三師和彆的兩個混成旅,在熱河的朝陽方向同奉係第二軍的“劍仙將軍”李景林作戰。

按照曹錕的號令,吳佩孚就任討逆軍總司令,王承斌、蕭耀南就任副總司令。以中南海四照堂為總司令部。9月17日吳總司令在四照堂就任,並且親筆點將,史稱“四照堂點將”。

民國13年9月15日第二次直奉大戰開鑼,在北京當大總統的曹錕看到事情不妙,當即百萬孔殷的發電報召吳佩孚進京。而吳佩孚固然曉得直係高低離心離德,舊將不成信,新兵又未練成,連後勤也都冇有籌辦,麵對反直三角聯盟咄咄逼人的戰役也感到冇有掌控。不過曹大總統有召,又加大敵當前,他天然也不能置身事外,因而便於9月17日乘專車入京。

話說這回的軍閥大混戰,在另一個時空被定名為“第二次直奉大戰”,也就是說配角是直係的曹錕、吳佩孚和奉係的張氏父子,哦,另有一名老是背叛的愛國將軍。固然在這個時空因為某隻不負任務的大胡蝶用力扇著翅膀,乃至於讓百姓黨這個本來直奉大戰的副角成了戲台上的配角,一場場大戲唱的出色紛呈,讓台下看戲的中國群眾和天下列強過足了癮。不過進入十月中旬以後,百姓黨的戲份終究垂垂少了起來,觀眾們的眼球總算能夠轉到山海關表裡看看直奉兩家都在乾些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