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曾國藩 - 十一 外慚清議,內疚神明

十一 外慚清議,內疚神明[第1頁/共4頁]

傳聞紅柳莊打死性命的凶手,隻因承認是為殺洋人而死,就每人得一百兩銀子,監獄裡幾個家貧的殺人犯在支屬的勸說下,也表示情願在殺洋人的認罪書上畫押,臨死前得一百兩銀子,作為對家庭的酬謝。因而,曾國藩勾出五個殺人犯來,每人也發他一百兩銀子。剩下的二千兩銀子,則用來賙濟育嬰堂裡逃出的孤兒以及那天誤傷的中國人和四周受損的百姓民房。顛末如許一番安排,曾國藩心靈深處似覺好過了些。

"府縣本無大過,張光藻尤著循聲。臣之初意,斤斤保全,尚不欲遽予參撤,豈肯更加以重咎?迨得羅使照會,忽有三員擬抵之說,料敵不審,匆遽失措,但冀和局之速成,不顧情罪之當否,又過聽浮議,覺得下獄今後輕重尚可自主,遽將府縣奏交刑部。此疏朝上,夕已悔寸艮。六月二十八日一奏,曾經略述歉衷,而神明之疚,至今何嘗暫弭也。""臣愚覺得,中國欲長全和局,本國欲久傳此教,則條約不能不酌增,擬請議定而後上帝、仁慈各堂,皆歸處所官統領。堂內支出一人,或病故一人,必應報明註冊,仍由處所官隨時入堂查考。如有被拐入堂,或由轉賣而來,聽本家查認備價贖取。教民與布衣爭訟,教士不得乾預扛幫。請旨敕下總理衙門,可否就此議結之時,與各公使商訂,預杜厥後釁端。臣所謂有關大局者,此也。"連遠在蘭州批示楚軍與回民作戰的陝甘總督左宗棠也忿忿不平。從同治三年來,左宗棠一向不與曾國藩通手劄。那年曾國藩主動修書與之言和,因信中未有報歉認錯之語,左宗棠便負氣不複。曾國藩也冇有再給他去信。厥後他認識到本身的負氣不對,但他一貫好強,即便錯了也不認錯,相互之間便如許絕了私家手劄。不過公事來往仍然頻繁,兩邊都不輕易,每有拜疏,即錄稿谘送,美滿是一派鋤去陵穀、絕無城府的光亮氣象。曾國藩要將長江海軍改成經製之師,左宗棠支撐。左宗棠在陝甘兵戈,分撥給兩江的糧餉,曾國藩老是按量按期地運去,又主動將前期湘軍中德才兼備的名將劉鬆山保舉給左宗棠。劉鬆山及其率領的老湘營成為左宗棠的精銳。本年正月,劉鬆山戰死,其侄劉錦堂接統其軍,智勇不在乃叔之下。左宗棠為此甚感曾國藩之德。一次兩江總督衙門集會上,有人獎飾左宗棠為西北第一人,曾國藩接話:"豈隻是西北,實為當今天下第一人。"這話傳到陝甘火線,左宗棠內心又喜又愧。喜的是他的功勞為天下所諦視,愧的是本身的胸懷遠不如曾國藩的寬廣。在這類表情下,左宗棠在奏報劉鬆山戰死時,將曾國藩誠心腸讚美了一番。不過,此次他又大為不滿了。內心固然對老朋友已無芥蒂,麵子上卻拉不下,他不直接給曾國藩來信,要總理衙門傳達他的態度:"津郡事情由迷拐激起,義憤所形,非亂民可比。索賠似可通融,索命則不能輕允,懲辦處所官員亦非明智之舉,正宜養民鋒銳,修我戈矛,示以凜然不成侵犯之態,方可挫夷人凶焰而長我中華之誌氣!"在湘潭設帳講學,弟子浩繁,彷彿有一代宗師之稱的王闓運也通過湖南巡撫衙門,給曾國藩寄來了一封誠心的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