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河東之謀[第1頁/共3頁]
“本來如此。”
明月點頭,這期間的史乘,除了魯《春秋》因為孔子的原因傳播開來,併產生了好幾個剖析春秋的版本外,其他諸侯史籍,根基都隻收錄在本國宮廷藏室內,外人很少能看到。
特彆是河東!作為一個歸化不過一代人的新郡,那邊必然另有一些連鹹陽君臣也冇法完整把握的處所權勢,必然另有對秦律不適應的桀驁不馴者,必然另有因為不肯為秦民逃到本國,日思夜想回到故裡的逃亡者……
到了厥後,周成王把弟弟唐叔虞也封在“夏墟”,初創了晉國,以後幾百年,非論舊絳新絳,晉國的都城都冇有分開河東範圍,能夠說,河東也是趙魏韓這三家的搖籃。
明月哈哈一笑:“我身為邦右工尹,掌管攻木之坊、設色之坊,邇來正籌算集工師之力,將我趙國境內的良木、漆、丹砂等物的出產在輿圖上一一標明,便利開采,趁便將鄰國的也標出來,這纔對河東來了興趣……”
這些處所固然與本土相分離,其乾係卻好似身材和手足一樣,手足被虎狼吃了,本體又能活多久呢?安邑複入秦,則魏遂不複振,秦人既得安邑,乃謀韓之上黨,得韓之上黨,再圖趙國太原……這是一個得隴望蜀的循序漸進過程。
比及三家分晉後,趙國的國土位於後開辟的太原、東陽,河東就被韓、魏朋分,韓國獲得了平陽,魏國則獲得了昔日的晉國主體,魏文侯、魏武侯以安邑城為都,那是魏國蒸蒸日上的光陰。
就在這時,出來找尋多時的守藏史已經捧著一大堆竹簡木牘,倉促返來。
“來到此處,才明白甚麼叫史筆丹青。”
可惜時過境遷,跟著魏惠王遷都大梁,跟著河西、上郡、河外的連續喪失,河東也從魏國的中間變成了一塊西部飛地,隨時隨地處於秦軍的鋒芒之下,一旦秦魏交兵,安邑常常很快被包抄,還幾度淪陷。終究,顛末反幾次複幾十年的爭奪,在秦王稷二十一年(公元前286年),秦派大將司馬錯打擊魏國河內,迫於壓力,魏王流著淚,主動獻出了舊都安邑、這是秦國終究完整占據河東郡的標記,也是魏國一落千丈的標記,若非厥後幾年魏國走了大運,占據了宋地,彌補了大片國土,魏國早就淪為連韓、燕都不如的三流國度了。
一旁的廬陵君倒似是這裡的常客,笑吟吟地給明月先容開了。
河東,便是黃河龍門以東地區,便是後代的山西西南部。各國史乘均記錄,“堯都平陽,舜都蒲阪,禹都安邑”,唐虞夏三代的核心地區都在河東,也難怪《禹貢》裡將當時還包含河東的冀州,列為九州之首,同時也是天下當中,直到周朝,“天下當中”纔跟著政治中間的轉移,移到了洛陽地點的豫州去。
明月恍然大悟:“難怪我在稷下時,見墨經的《明鬼》亦引周、燕、宋、齊諸國春秋,如數家珍。可惜墨子以後,還能學貫諸侯汗青的人,已經冇有了罷?”
以是,如果能早點想體例減弱秦國河東,就相稱於為將來的長平之戰增加一些籌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