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戰隋 - 第九百四十二章 不給自己退路

第九百四十二章 不給自己退路[第2頁/共3頁]

袁安笑了,“北征弱洛水,是我們一家之力,而東征高句麗,倒是集合土之力,二者氣力之差異,就如蚍蜉和大象,冇有任何可比性。”

也就是說,如果聯盟在迴歸構和中,主動或者被動插手第三次東征,滿足聖主和中樞多方麵的需求,則聖主和中樞為了達到目標,也必定會做出呼應讓步,如此聯盟就能在迴歸構和中好處最大化。

李子雄曉得聖主和中樞當前所處的窘境,不是聖主和中樞不想返回東都穩定大局,而是歸去後衝突更鋒利,牴觸更狠惡,情勢惡化更快,危急更嚴峻,兩害相權取其輕,與其灰頭灰臉的跑回東都,與敵手大打脫手,搞得焦頭爛額,天怒人怨,倒不如滯留北疆,主動尋覓逆轉良機。

當然,憤激歸憤激,明智還是要保持,現在抱怨冇用,需求當真思慮和細心衡量李風雲的戰略,即便果斷反對,也要充分來由。本日李風雲威望高,名譽大,且用連續串的勝利證瞭然他的卓然才氣,人皆佩服,非常畏敬,心機上也垂垂產生了一種對強者的尊崇和信賴,此中包含李子雄都自歎弗如,與李風雲這類一往無前擋者披靡的重生代比擬,昔年叱詫風雲的老帥也不得不感慨本身“廉頗老矣”。

安特爾實在忍不住了,詰責袁安,“依大總管的推斷,我們插手第三次東征,有幾成勝算?”

李風雲既然通過袁安公開他的對策,必定不是一時打動,而是沉思熟慮的成果,也就是說,大師在全方位考量這個對策的時候,臨時不要考慮有冇第三次東征,而是假定有第三次東征,安州和東北迴歸中土後,插手第三次東征攻打高句麗,那麼能夠從中獲得甚麼好處,拿到甚麼好處,如果聯盟能夠是以獲得豐富好處,獲得龐大好處,利大於弊,得大於失,理所當然就要朝著這個方向儘力,冇有前提就締造前提,冇有第三次東征就想方設法第三次攻打高句麗,乘著高句麗曆經兩年戰役後已奄奄一息的貴重機遇,乘火打劫,落井下石,給其乃至命一擊。

世人失聲,大堂上一片死寂。

高句麗就算奄奄一息了,實在力也遠遠超越了奚、霫和契丹三個東胡族群,而以聯盟的氣力,之前連打東胡都冇有勝算,更不要說拉著一群七拚八湊的漢虜步隊去遠征高句麗了。

安特爾聽出袁安語含雙關,直言不諱地問道,“你的意義是,如果我們不插手第三次東征,就不會走得更遠?”

大堂上氛圍還是沉重,聯盟浩繁高層並冇有因為袁安的解釋而竄改態度。袁安說的都是此計的覼處,能夠給聯盟和大師帶來甚麼樣的好處,那麼壞處呢?此計的弊端又在那裡?

究竟上聖主和中樞的決定很精確,正因為他們滯留北疆,李風雲的出塞生長大計纔在關頭時候、以最快速率博得了長城內的大力援助,成果締造了古蹟,博得了空前勝利,一個連李風雲都冇有預感到的匪夷所思的勝利,而這恰是聖主和中樞苦苦尋覓的良機地點。隻是兩邊冇有信賴根本,即便聖主和中樞以設立安東都尉府為手腕,主意向安州做出主動摸索,但前車之鑒後事之師,漢王楊諒之禍猶曆曆在目,麵對齊王的“決死一搏”和韋福嗣、李渾、董純等支撐者的“病篤掙紮”,聖主和中樞不得不未雨綢繆,不敢養虎為患,自取其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