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戰隋 - 第兩百零八章 公爵之子

第兩百零八章 公爵之子[第2頁/共3頁]

楊慶手裡的筆始終落不到紙上,反幾次複就是寫不出字。提及來他和楊恭仁之間的乾係還算不錯,固然兄弟兩人見麵未幾,手劄來往也少,但觀點誌趣非常靠近,即便是雲裡霧裡的幾句閒扯,也能讀懂相互的意義。隻是,這一次楊慶就猜不透楊恭仁的玄機了。

就在楊慶愁眉不展之際,有僚屬來報,東都來了一名公子,觀國公楊恭仁之子楊潛風塵仆仆而來。

楊慶考慮再三,決定給楊恭仁寫封信,詳細籌議一下。

目前局勢下,喪失最為嚴峻的就是滎陽鄭氏,如果局勢進一步惡化,東都大大小小的政治權勢為了各自的好處都在背後“推波助瀾”,滎陽鄭氏的喪失會越來越大,這明顯把滎陽鄭氏逼得走投無路了,不得不脫手反擊,而虜姓貴族個人也恰好需求盟友,因而元氏、獨孤氏和鄭氏一拍即合。

在皇族下一代後輩中,楊潛品學兼優,頗具潛質,少年時便隨父親楊恭仁鎮戍西北邊疆,浴血疆場,有一次差點死在了突厥人的箭下。楊潛不但擔當了父親楊恭仁的超脫邊幅,還擔當了父親忠誠謙虛的脾氣,更可貴的是,他能沉下心來踏結結實做事。成人後以他的身份完整能夠到內軍體係(禁衛軍)的三侍五軍府任職,這裡都是朱門世家後輩,宦途的起點非常高,但他卻主動要求去齊郡的曆城鷹揚府做了個司馬,低調的不能再低調了。

這類事冇體例找人籌議,獨孤澄說的每一句話都找不到弊端,但每句話裡都包含深意,而這些意義也隻要屁股坐在楊慶這個位置上才氣聽得懂,隻是,聽懂了又如何?煩惱更多罷了。

聊完了家事,話題天然轉到東都政局和通濟渠危急。

楊慶在看到楊潛以後,便估猜到楊恭仁為何坦白本身與幾大政治權勢臨時締盟一事了。

皇族老一輩的精英都死了,這一代也就剩下本身、蔡王楊智積和觀國公楊恭仁三人勉強支撐大局,餘者或死於政治風暴,或籍籍知名,或混吃等死,罕見出眾之輩,當真有一種日薄西山的苦楚感。楊智積現為弘農太守,也是個謹小慎微之人,與他籌議不出甚麼花樣,而楊恭仁一向在東都,動靜通達,對政局看得更清楚,又是個勇於擔負的人,隻要與他籌議才氣有所定奪。隻是,讓楊慶不安的是,既然楊恭仁與元氏、獨孤氏和鄭氏締盟了,為何不在第一時候奉告本身?這背後是不是另有甚麼隱蔽?或者,他蓄意坦白本身,本身就是一種表示?那麼,他想表示本身甚麼?

鄭氏當代家主是右候衛將軍、莘國公鄭元壽。鄭元壽的父親鄭譯是先帝的同窗,此人文武全才,工於騎射,尤擅樂律,是中土聞名的音樂家。鄭元壽的祖父鄭孝穆跟隨魏武帝西行入關,是西魏的功勞大臣,北周的建國勳臣,曾官拜中書令,權勢顯赫。此等朱門秘聞豐富,人才輩出。鄭元壽自小就閃現出了驚人的天賦,文武兼備,非論在疆場上還是在宦海上,都鮮有比肩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