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六章 又是三個節度使[第1頁/共3頁]
蕭承非常歡暢,端起酒杯跟康東平碰了碰,笑著說道:“那就多謝康大將軍吉言了。”
“林三”
“這個大將軍不消擔憂。”
這是河西節度使蕭承。
“火藥火器這些東西,現在已經不算是甚麼奧妙,過兩年大將軍也能夠造出來,至於平盧軍的裴儉”
康東平的兄弟康東來,暮年被平盧軍抓住,然後被林昭送給了部下的後勤總管韓參。
蕭承舉起酒杯,看了看身邊的康東平與呼延準,笑著說道。
此時的康東平,曆經大起大落,神情比疇前更加沉穩,見到兩個節度使出去,康東平從椅子上站了起來,對著兩小我淺笑點頭:“二位大將軍來了。”
“得報大仇,康或人立時死了也放心了。”
康大將軍坐在蕭承右邊,對著蕭承淺笑道:“大將軍如果是說康某麾下的軍隊,隻要大將軍情願供應糧餉,康某隨時能夠調到涼州來,服從大將軍調遣,如果大將軍是說吐蕃人”
酒足飯飽以後,兩位節度使親身把喝的暈乎乎的衛王世子李兆送回了房間歇息,然後兩位節度使勾肩搭背,又來到了後院,在後院的一處靜室裡,見到了一個長著絡腮鬍,看起來四十歲擺佈的中年人。
“傳聞這位平盧節度使,非常了不起,客歲帶著三萬平盧軍出關,在契丹境內大敗契丹人,讓那些放肆放肆的契丹人,都誠懇了起來。”
聽到康東平這番話,蕭承笑著看了康東平一眼,淺笑道:“傳聞康大將軍在吐蕃,與吐蕃的德邏讚普兄弟相稱,如何到了蕭某這裡,卻不為吐蕃人說話了?”
弘道三年,在一片詭異的氛圍之下閉幕。
康東平長歎了一口氣,點頭道:“早已經熄了這個動機了。”
過了元宵以後,年關閉幕。
蕭承眯著眼睛笑道:“大將軍疇前是大燕的天子,等我們進了關中,恰好幫大將軍複國。”
李兆的左邊,坐著一個五十來歲的壯漢,身材壯碩,頭髮梳理的非常整齊。
康東平舉杯,笑著說道:“來日大將軍進入長安城,禦極即位以後,若還能稱呼小弟一聲東平,那就是小弟的福分了。”
但是不管如何說,林昭還是與康東平結了仇的。
“可不敢,可不敢。”
這個少年人,就是衛王世子李兆了。
蕭承這句話,明麵上是在扣問康東平,實際上是在扣問吐蕃人,畢竟康東平麾下的軍隊,固然都是精銳,但是人數太少,很難在這類國戰上擺佈局勢。
康東平端起酒杯,敬了蕭承一杯,開口道:“他的平盧軍,這些年之以是能夠戰績斐然,幾近全數是因為火藥火器,以及他麾下一個名叫裴儉的將軍。”
康東平低眉道:“我勸大將軍還是不要焦急為好,這個時候,如果吐蕃人摻雜出去,便分不清主次了,我們這一次起兵,是要互助大將軍您成績大業,非是引吐蕃人入關中,替吐蕃人作嫁衣裳。”
蕭承啞然一笑:“這不好罷?”
畢竟,這位擁兵八萬餘人的河西節度使,纔是這場造反的配角,北庭節度使呼延準,手底下隻要兩三萬人,而康東平更不消多說,他當年敗走關中,部下隻剩了兩三萬人,到了吐蕃以後,吐蕃固然包容了他,但是也不成能讓他招攬吐蕃人入軍,是以現在這位康大將軍麾下,也就隻剩下了兩萬多人,遠冇有疇前大燕天子的風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