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88章 延安郡公[第1頁/共3頁]
實在就是如此,自中唐藩鎮鼓起以來,樞密院的威權是日漸增重,中書省垂垂有點拾遺補缺,以備天子谘問的意義了。但大周立國以來不一樣,從先帝郭威期間,就成心壓抑樞密院,加強中書省,可常例還冇改,節帥們湊事都是直接往樞密院。
李多壽倒是很清楚了,這一團亂麻一樣的各種兼領,普通人是真搞不清楚。這主如果因人而異的,以是這期間就是效力低下的人治,而不法治,所謂軌製,也就是個大抵上的法則安排在那邊,可不是大家都遵循的。
住驛館會有各種不便利,李多壽直接婉拒了,帶著張光憲出禁中,籌算去主公府上送達家書,趁便在那兒住下,多久都冇事。
臘月中旬,李多壽和張光憲一起快馬回京,這天下午終究冒著風雪進了東都城。二人都是駐外節帥幕僚,回京進湊普通也不能擔擱,必須先去樞密進湊院呈遞湊章。
邊歸讜順勢遞上木盒,內侍呈上禦案,郭榮翻開來一一細看,他倒是冇甚麼不測之色,很快就看完,放下湊本道:“章鉞的設法不錯,卿有何建議?”
分為一階段戰事顛末詳細湊報、各級軍官軍功升遷、戰後防區規定、將來管理打算、二階段作戰打算等五大項。而這每一項,都謄寫有綱領,可謂是詳細清楚,一目瞭然。另一份是張建雄的,所說的事大抵差未幾,但謄寫情勢不一樣。
張光憲很年青,才二十歲,是初此進皇城,從右掖門出來,跟著李多壽前麵東張西望。李多壽多次回京代章鉞跑腿,倒是熟門熟路。
“那就是說文官相公們兼領軍事,但樞密相公彷彿也是文官吧?為何不領中書費事件呢?那還分甚麼樞密、中書、尚書和門下,歸正不都是朝庭相公。”張光憲很不睬解地說。
“甚好!湊章中說到有一萬五千匹緝獲戰馬,估計還在路上,到時挑一批給殿前司,其他可送去淮南。將領軍功升賞,朕先定下:
“這份筆錄先封存,相公們過問也不要拿出來,等某進宮返來再說。”邊歸讜將原件清算進木盒,夾在腋下回身出西府大院,過月華門、宣佑門前去金祥殿。
“回陛下!臣覺得防區規定牽涉到民政事件,而後三項可從長計議,軍官軍功升遷也不急在這一時,可先升授散官,等戰事結束再一併升賞,設置防區。”邊歸讜如許建議,是有成例的,淮南戰事也光複很多州縣,但也暫未設置節鎮。
涼州刺史宣崇文、會州團練副使宗景澄進雲麾將軍、加正議大夫。其下一應軍將,樞密院早日覈實軍功,報上來擬旨賜發。”
“若來歲蜀中賠付糧食送抵關中,恰好調付一部分充為軍糧,彆的邠州再出一些,調李暉參戰。”邊歸讜回道,邠州李暉調付了大量軍糧,已經上湊抱怨,非常不滿了,讓他出兵有軍功可拿,恰好堵上他的嘴。
“也不是完整形同虛設,州縣刺史也能夠上湊六部治事,尚書擺佈仆射是直領六部的,但也兼中書省的職事,中書相公又兼樞密院的職事,而樞密相公們卻不必然兼中書省、門下省的職事,若加兼侍中或同平章事的才氣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