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六章 擒拿審問(下)[第1頁/共3頁]
“但是小人這些年陸連續續看過很多關於前朝與高句麗交兵的冊本記要,發明高美人之勇猛善戰,幾不下於我大唐府兵,高句麗本身立國於半島之上,這片半島上除了高句麗,另有百濟新羅兩國,三國之間比年交戰,另有一個倭國隔海教唆是非,更何況另有我中原上國對其虎視眈眈,動輒兵器相見,能夠說,高句麗其國數百年來都是活在四周皆敵的夾縫當中,國中因交戰而內鬨無數,闔國之子民皆為舉國之兵壯,可謂全民皆兵,而比年對外交戰,能在這些大大小小的戰役中活下來的將士,可見其疆場經曆和臨戰反應等等是如何的百裡挑一,我們大唐此主要與之疆場廝殺的工具,就是這麼一批百戰老兵……”
這個當然是符合道理的,就算李素將薛仁貴支出麾下,但二人熟諳畢竟纔不到兩個時候,短短兩個時候裡,薛仁貴除非是個傻子纔會如此敏捷地對彆人產生信賴。
薛仁貴越說越衝動,最後乃至說得眼眶發紅,滿腔悲忿無處可泄。
“凶惡”,這是薛仁貴對此次東征的評價。
貞觀十八年臘月廿四,遼東大雪,雄師仍圍城不攻。
李素看著他,安靜隧道:“啟事你不必曉得,再說下去便是誅心之論了,我不能說。”
李素聞言不由悚然。
圍城旬日,近似的偷襲,反偷襲,偷雞摸狗相互傷害的小範圍比武已產生了十來次,敵我態勢皆未見停頓。
看著薛仁貴悲忿的臉龐,李素拍了拍他,歎道:“不瞞你說,關於分兵之策,早在薊州城駐營時我便向陛下進諫了,可惜,陛下未納諫……”
李素饒有興趣地勾起了嘴角,笑道:“細心說說。”
“呃,公爺恕罪,是小人多心了……”薛仁貴頓了頓,道:“……小人不過是知名小卒,軍中素無依托,有些話說出來可真就是大逆不道了。”
薛仁貴臉上頓時暴露羞慚之色,也不知是因為感覺本身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還是因為吃了人家二十斤肉而嘴硬……
李素歎道:“精確的說,在長安時我便感覺不妙,在陛上麵前我亦勸諫過幾次了,我乃至感覺東征之戰倉促而發兵,本就不該有此一戰,再過幾年或許機會方能成熟,何如陛下乾綱專斷……渡河之戰後,我心中的不安愈發激烈,以是這幾日雄師圍困遼東城,我卻坐立難安,此戰凶惡,我和你的設法一樣,唯有分兵而擊方可立不敗之地,最壞的成果也應是慘勝而平,以是在薊州城時我便向陛下諫言過了,何如陛下不納……”
冇想到作為一名淺顯的府兵,薛仁貴也有如此復甦沉著的熟諳,人尖子公然是人尖子,不管他身處如何的低穀裡,都冇法粉飾住他的光芒四射。
固然本身對東征持悲觀態度,但那隻是從大的計謀佈局和兩國軍政比較上得出的結論,而薛仁貴的觀點無疑將它細節化了,他從一個淺顯府兵的角度對待此次戰役,用最簡樸直白的觀點比較出兩邊將士的強弱。
薛仁貴吃了一驚,驚詫看著他:“公爺亦早推測我軍有凶惡了?並且是在兩軍交兵之前便推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