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海峽兩岸紫砂情[第1頁/共2頁]
近年來,他每年都來故國大6兩三次,但一概低調來去,坦稱常常行走的目標有四:一是寄情山川,二乃咀嚼好菜,三為看望台商,四則尋訪紫砂,實乃脾氣中人也。 此次他例外在廈門高調錶態,於“兩岸紫砂文明岑嶺論壇”侃侃而談,不是因為彆的,恰好因為他對紫砂愛得太深的原因。
誠如史俊棠先生而言,“紫沙壺有一種天成的醇厚、安好、平平的特質”,言之有理,我覺得不但僅是“平平”,而乃“淡定”――一個更沉穩的隱含:喝茶攝生,玩壺養性,修身養性,人生何求,莫道紫砂小,兩岸共一壺,三生有幸紫砂人,傳承文明,共享調和,悠然遊走於中原文明的汗青長廊中……
o9/1/3海峽兩岸紫砂情
“海峽兩岸紫砂文明岑嶺論壇”是由海峽茶葉交換學會、台灣大葉大學和廈門紫砂文明研討會主理的。我(因公事長久返國)因為兼任廈門紫砂文明研討會的副會長,是以有幸有緣應邀成為此次岑嶺論壇的主持人,事前過後得以向黃正雄先生請教,受益匪淺。固然大師是因為愛茶和愛壺走到一起,但言談中黃先生並不忌諱兩岸5o多年的斷絕與恩仇,他語出驚人:即便是在兩岸當局政治對峙與軍事對峙最極度的期間,仍有紫沙壺奇異而奧秘地悄悄貫穿兩岸,一批又一批的大6紫沙壺通過各種地下渠道進入台灣,源源不竭,為藏家、茶家和公眾所愛不釋手。1979年以後,跟著兩岸劍拔弩張的氛圍日漸減退,減緩的和暖之風年複一年,更有英勇者一皮箱一皮箱地把紫沙壺往台灣島內搬,數量之巨,乃至一度拉動了全部大6的紫砂市場……
冇想到紫砂藝術情牽兩岸,竟然不肖認識形狀的劍拔弩張,一壺和藹彰顯出同源同根的文明質地。黃兄說:“單身在台北的日子,我冇有彆人多彩多姿五光十色的夜餬口,也冇有其他政治人物的事事非非,我有的隻是在滿室茶香中,細細咀嚼壺中滋味的閒情逸緻……”他老兄豈止愛壺成癖,的確成仙,飄然進入了“關門既深山,壺中六合寬”的神妙境地,實在令人羨慕,我覺得如許的境地是需求耐久修煉的啊!
黃正雄先生文質彬彬馴良可親,溫潤如紫砂,真乃人如其壺,壺如其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台灣的“中華郵政”1989年行的《茶壺郵票》就是因為采取了黃正雄先生的提案,這四枚佳郵的問世喜煞兩岸多少茶友、郵迷和玩壺人,而三者兼俱的我,更是彆有一番滋味在心頭!黃先生好不忌諱地放言道:他與大6紫砂朋友的扳談中“冇有政治態度,冇有間隔間隔,有的隻是合座的‘壺言壺語’,透過大師共同的紫砂說話,架構出越時空、超越海峽隔絕的友情之橋……”
黃正雄先生具有百姓黨中評會主席團主席、原副秘書長、立法院最高參謀等等一串眩目標頭銜,不過他津津樂道的倒是台灣紫砂保藏界的“北王度,南正雄”,後者歌頌的“正雄”就是他――黃正雄在台島的紫砂保藏著名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