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援軍何在(800均加更)[第1頁/共2頁]
想起這半年時候裡的艱苦奮戰,許遠不但心生感慨,“中丞這首詩真是道儘了此戰的艱苦,此詩慷慨壯烈,讓人讀之豪氣頓生,中丞大人平生詩作未幾,但這一首卻涓滴不輸給李太白的那些詩作。”
隻是現在城中糧草已儘、箭矢全無,即便他們另有殺敵的勇氣,這城池卻又如何能持續守下去?許遠一樣雙目含淚,“城中百姓現在已經開端掘鼠羅雀,四周尋覓老鼠、鳥雀為食,乃至另有人易子而食,身為睢陽太守,我不能讓百姓餬口安穩,還將他們拖入絕境,許某真是愧對睢陽百姓啊!”
“現在唯有等南八返來了。”張巡遙遙的看向臨淮的方向,數日前他部下的大將南霽雲帶領三十精騎衝破重圍,前去臨淮向賀蘭進明求援,若果他能帶回救兵和糧食,那麼此戰仍有可為,如若不能則唯有以死就義罷了。(未完待續。)
“接戰春來苦,孤城日漸危。
裹瘡猶出陣,飲血更登陴。
“民氣還是在我一方,隻是冇有糧食和救兵又如何應戰?”看著這些骨瘦如柴、但眼神還是果斷的百姓,許遠心中盪漾萬千,他和張巡以及諸將士早已做好了就義的籌辦,隻是不幸了這些百姓。
與叛軍的交兵從春季一向持續到現在,戰役非常艱苦,四顧無援,睢陽已成為一作空城,日漸艱危。叛軍重重圍困睢陽的態勢,就像玉輪四周的暈圈一樣,圍了一層又一層,守軍則按照敵強我弱的情勢布成像魚麗陣那樣的陣法,抵抗仇敵一次又一次的打擊。守城軍民同仇敵愾,多次擊退了仇敵的打擊,批示官站在城頭親冒矢石,不時地揮動旗號批示軍民作戰。受傷的將士包紮好傷口,又重新回到了疆場上,守城官兵浴血奮戰,愈戰愈勇。將領忠心報國,又能取信於兵士,應當是不成克服的,堅毅不平與敵戰役到底的意誌決不會竄改。我和將士們苦戰守城,戰況危急,卻無人上報天子,雖有破敵的策畫,卻冇法得以實現。
河南節度副使、禦史中丞張巡和睢陽太守許遠能仰仗戔戔六千八百人的兵力和一座破敗不堪的睢陽城,將尹子奇的雄師擋住實在不易。
“若非兩位大人,睢陽城破我等又豈能倖免?與其在家中被亂軍殺死,還不如和他們拚個你死我活。”身後搬運磚石的民夫俄然插話道,聞得此言城牆上的軍民無不出聲應從。
被稱為中丞的那名男人緩緩點頭,“城牆尚未修複結束,本官即便下去了也睡不好覺。”說到這裡他話鋒一轉,“令威,你感覺我方纔那首詩如何?”
“令威過譽了。”張巡親熱的稱呼著許遠的字,“張某本無多少詩才,這一首不過是有感而發罷了。”
“出入城時我軍另有六千八百餘名好男兒,現在隻剩不到半數,且糧草箭矢皆無,可愛那駐軍臨淮的禦史大夫賀蘭進明和彭城許叔冀、尚衡都作壁上觀,遲遲不敢前來援救!”說到此處,張巡睚眥欲裂,眼中都將近滴出血來,若不是他們和之前任河南節度使的虢王李巨不敢援救,局勢又何至於落到如此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