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都市娛樂 - 中國十大禁燬小說文庫 - 第90章 樵史演義(27)

第90章 樵史演義(27)[第1頁/共6頁]

吏部尚書張捷上一本,乞表章附鄭戚諸臣。奉旨:“劉廷元、呂純如、王德完、黃克纘、王永光、楊所修、章光嶽、徐大化、範濟世,各諡蔭祭葬。徐揚先、劉廷宣、許鼎臣、嶽駿聲、徐卿伯、薑麟,各贈官祭葬。王紹徽、徐兆魁、喬應甲、陸澄源,各複原官。”這本一下,中外越迷惑了。

莫說馬、阮在朝擅權誤國,再說選淑女的旨意已到杭州。寺人田壯國,著同了撫、按,行牌到嘉興。兵備道先期出示。轟動嘉興城表裡,喧吵嚷嚷,都說已經選了淑女程氏,現在真也要選繡女了。有女兒的人家,哪一個不驚駭,哪一家不惶恐?連夜做媒人,尋半子。大族女子嫁於貧家兒子,斑斕女子嫁與醜惡兒郎。另有那十五六歲的閨女,媒人攛掇嫁了三四十歲的丈夫,哪管白頭之歎!幾日之間,弄得一個嘉興城落第國若狂,嫁的娶的日夜不斷,路報酬之擠塞。蘇人聞風效尤,亦是如此。其間錯配的不成勝記。厥後有很多笑話做出來,難以列舉。當時巴不得推了女兒出來,有人受領,就算是造化了。甚是縉紳大族人家,也是這般。愚民越覺得真,哪一個不繁忙碌去乾這件事件,豈不成歎!古人有一《繡女記》為證:

左良玉上一本,請保全東宮,以安臣民之心。本上道:“東宮之來,吳三桂寔有符驗。史可法明知之而不敢言,此豈大臣之道?滿朝諸臣,但知逢君,不諳大抵。前者李賊逆亂,尚錫王封,不忍遽加刑害。何至一家,反視為仇?明知窮究並無彆情,必欲展轉誅求,遂使皇上忘屋烏之德,臣下絕委裘之義。普天同怨,皇上獨與二三奸臣保守天下,無是理也。親親而仁民,願皇上留意。”弘光不得已,批道:“東宮果然,當不失王封。但王之明被穆虎使冒太子,正在根究奸黨。其吳三桂、史可法等語,尤係訛傳。法司將審明略節,先諭該藩。”工部侍郎何楷上一本道:“鎮疏東宮甚明,乞賜詳察。”弘光遽批道:“此疏豈可傳播?必非鎮臣之意。令提塘官立行追毀。敢有鼓煽者,兵部立擒正法。”湖廣巡撫何騰蛟,見左鎮本不準,忿忿求解任。弘光不允。又上一本道:“太子到南,何人奏聞?何人物色,取召至京?馬士英何故獨知其偽?既是王昺侄孫,何人舉發?內官、公侯多北來之人,何無一人確認,而泛雲自供?高夢箕前後二疏,何故不發抄傳?明旨愈宣,則臣下愈惑。此乾係天下萬世是非,不成不慎也。”弘光這番批本,不比各鎮的本上帶些和解言語,乃狠狠地批道:“王之明白供甚明,百官、士民萬目昭然。不日即將口詞翰疏發行。何騰蛟不必滋擾。”這時節諸鎮紛繁起疑,交相上本。黃得功一本,隻求且勿加刑,再加詳審。弘光批:“朕曉得了。”江防總督、巡撫袁繼鹹日夜悲忿道:“各鎮武夫尚懷忠義,隻為先帝一脈,紛繁承奉。我等讀聖賢書,識君臣義,何可依違輕易,與馬、阮諸人,同負罪於先帝?”遂忿忿上一本道:“大師真偽自明。君子居移氣養,必非外間兒童所能假襲。王昺原係富族,高陽未聞屠害,豈無父兄群從,何事單身流轉到南?既走紹興,於朝廷有何乾係,遣人蹤跡召來,詐冒從何因起?望陛下勿信偏詞,使一人免向隅之恨,則宇宙享萬年之福矣!”這本一上,朝裡都說:“向來為王之明一件事,隻要此本說得痛快。再冇有講解了。”弘光籌議了兩三日,才批道:“王之明不刑自認,高夢箕、穆虎合口輸情。朕正期天下共見至公,不欲轉滋貳言。諸臣無端過疑,何視朕太薄,視廷臣太淺!袁繼鹹身為大臣,不得過聽訛言,彆生臆揣。”固然這等推了,馬士英有些不安,隻得具本辭職。弘光再三慰留,仍舊供職。隻是洶洶情麵,不能懾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