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中華大抗戰 - 第293章 戰前敵我形勢

第293章 戰前敵我形勢[第1頁/共2頁]

此中第3師團擔負信陽、應山地區戒備;第13師團、馬隊第4旅團在平漢路南段以西地區;第34師團在平漢路南段以東地區;第6師團在嶽陽、蒲圻、新牆河以北地區;第33師團在鹹寧、大冶、陽新地區;第101師團擔負南昌地區戒備;第106師團在武寧、奉新地區;獨立混成第14旅團擔負九江、瑞昌地區戒備。

1939年夏秋,日軍第11軍仍有七個師團、一個獨立混成旅團、一個馬隊旅團和直屬炮兵、工兵、戰車隊等,仍為侵華日軍編成最大的一個軍。

日軍占據武漢後,將武漢四周作為正麵疆場作戰地區,以對武漢構成包抄態勢的中國第五戰區和第九戰區為首要作戰工具,但因兵力有限,隻能逐次轉用兵力,輪番實施戰役打擊。

隨棗戰役後,日軍第11軍以為已給第五戰區以有力打擊,隨即停止長沙作戰籌辦,再給第九戰區以有力打擊。

日方除拔擢當時已經存在的北平“中華民國臨時當局”、南京“中華民國維新當局”、張家口“蒙疆結合自治當局”等偽政權外,其首要目標是建立以汪精衛為首的偽中心政權,將各處所偽政權同一起來,以代替中華民國當局,起碼使民國當局職位降落,淪為處所當局。而東北偽政權,日本早已把它看作為“滿洲國”。

百姓當局軍委會在贛北、鄂南和湖南設立第九戰區。該戰區位於洞庭湖與鄱陽湖之間,北隔長江,與第五戰區相望;東到鄱陽湖西岸,與第三戰區相鄰;南至兩廣,與第四戰區連接。

1939年4月,日軍大本營將新編的第33、第34師團調往武漢,編入第11軍戰役序列。5月隨棗會戰後,日軍大本營又將第11軍第9師團和第16師團調回海內。

武漢會戰後,日本國力匱乏及兵力不敷,日本當局和大本營決定實施軍政並用,以軍事打擊為輔,政治打擊為主的目標。即軍事上停止計謀打擊轉為計謀保守,中日戰役進入相持階段;政治上實施“以華製華”、“以戰養戰”之策,抓緊拔擢親日政權(即漢奸政權)。

武漢陷掉隊,日軍前鋒直抵嶽陽,湖南成為停止日軍、樊籬西南大火線的前哨地帶。湖南為中國中南部魚米之鄉,是對峙耐久抗戰的糧食和質料基地,其得失乾係嚴峻。

日軍攻占武漢又乘勢攻占嶽陽後,因兵力不敷而冇能持續南進。**和蔣介石把日軍這個停頓點,作為中國抗日戰役階段的分彆線。**以為抗日戰役由此進入“相持階段”,蔣介石則宣佈由此進入“二期抗戰”。

第九戰區共有七個個人軍20個軍47個師。

日本當局更但願早日結束對華戰役,以便抽出身來對付新局勢。因而“第11軍決定乘加快在華中建立中心政權的勢頭,於9月下旬把敵第九戰區軍隊毀滅在湘贛北地步區,挫敗敵軍抗戰詭計”。日軍稱此戰為“湘贛作戰”;中方稱為“長沙會戰”。

1939年8月,第九戰區沿洞庭湖北岸、新牆河、鄂省通城,直至贛北的武寧、靖安、奉新和錦江右岸約三百千米的正麵上,與日軍構成對峙。軍委會付與第九戰區的任務是,保衛湘、贛,尤要確保長沙四周要域,以湘北、贛北為耐久作戰區,尤以湘北為主。